收音監聽別犯這些錯! 如何選擇拍片時的耳機?

果你是動態攝影老手,相信除了影像,你也十分重視聲音的呈現。如果你是新手,那千萬要記得,決定成敗的不是只有影像,稍有不慎,聲音恐會扣了你的分。

 

「攝影師應該如何選擇一支麥克風?」 是大多數時候會被問到的問題。

收音是很重要沒有錯,但好像很多人都是買了一支「好像值得信任的麥克風」,就天真的認為問題得到改善。

 

那,到底問題有無解決,進到後製時才能感受,但這個風險實在是有點高。

一般高階製作的戲劇,都會有專人、甚至是專門的團隊處理收音,自然不須太過操心,交給專業就好。

 

但假設你是單兵作業,或是身兼數職的話,這時若不監聽、盲目的相信麥克風,那就有點像是:你將鏡頭對著目標、卻不看畫面的盲拍。

好那既然要確認聲音正常,代表你得先找到一個好耳機。

 

收音講究、監聽隨意?!

很有意思的是:許多人拍攝時採用了超貴的指向麥克風,卻用 iPhone 附的有線耳機在監聽,我在想會不會哪天相機可以藍芽配對耳機,這些人是不是也會用 AirPods 來監聽?!

不是說這些耳機不好,果粉請不要噴我,而是這些東西是用來讓你「講電話」或是「享受音樂」的。

 

你的攝影機上面架了一支 Rode 的 NTG Shotgun,外加一組帥到流油的避震架,但你戴了一支隨身聽的耳機,你有想過 NTG 的感受嗎?

 

 

一般耳機錯在哪?

不是錯也不是有問題,而是定位不同。

拍攝時監聽,除了是要確認收音有work,還有一點就是要注意環境噪音、有沒有異常的底噪、麥克風的輸出訊號強度是否適中、有沒有風切聲、是否需要切換響應頻率或是低切…等等。

那這就是一般耳機不適合的原因了,你也許戴了一個超厲害的降噪耳機、或是那種有針對不同頻率增益的耳機,結果就是:收的音明明底噪超嚴重,但它幫你抹掉了、或是幫你把重低音加強、也就是「加工過」。說穿了,就是它在你的耳朵裡「粉飾太平」,但這些問題應該你在收音時就該發現並且去處理的,而它當下卻讓你以為「一切安好」。

 

當然也不能說戴了耳塞式耳機的人都不對,也許你很熟悉你的麥克風設定、也很清楚收音結果會是如何,接個耳機只是為了確定訊號是否穩定,但即使對於老手,這麼做的風險仍是很高。

 

我拍片適合用什麼耳機

記住,如果目的是「拍片監聽」或是「後製調音」,那肯定得找「監聽耳機」,這種耳機聲音聽起來平平、爽度不夠,卻是最能呈現「聲音原貌」的耳機,其涵蓋頻率通常是最為廣泛。

 

之所以分享這一集,是因為剛好入手 RODE 的 NTH100,這是Rode的第一支耳機,它也是一支監聽耳機。之所以會弄一支這個耳機來,一方面是相信他們一直很清楚攝影師需要什麼、即使他們是做聲音的。一方面也是和這個品牌有點情感了吧,相信動態攝影的朋友們都是,加上這一支耳機我覺得CP值實際上還不錯,所以會推薦。

RODE NTH-100

 

說它是頂級那是不可能,你或許可以選擇更厲害、昂貴的耳機呀,如果你的預算看不起這種幾千塊的東西的話。

不過監聽耳機不是你有錢,然後去挑個看起來很酷的就好,老話一句∶不是挑最好、而是挑最適合。那該如何挑選監聽耳機呢?

 

開放式vs 封閉式

既然是要監聽的耳機,那就會是耳掛式耳機(Headphone),也就將耳朵完全罩住的這種耳機。雖然入耳式/耳塞式的耳機也已有「監聽」用的,但那畢竟是少數,而且通常會更貴,這裡暫不討論。

好,那同樣是耳掛,記住:你要找的是「監聽耳機」而不是什麼「電競耳機」,如果是有麥克風的那絕對不會是監聽用。

 

所謂「開放式」就是從耳罩外殼看進去是中空的,當耳機戴上時也不會阻絕外部的聲音,同樣,站在你旁邊的人也會聽到你在聽什麼,這一類耳機的優勢通常是在各頻段的表現上可以更細膩、更精準,因為不會被隔音的材質或結構影響,但這種耳機只適合在很安靜、只有你自己的地方使用,所以很多在做混音或是錄音室工作的人會選擇這種耳機。

但如果是拍片、或是監聽自己錄OS、錄歌,那肯定不適合,因為它會漏音,當你用機頂麥收音且監聽時,開放式耳機的聲音也會回朔到你的麥克風,如果稍微大聲一些,會嚴重影響到後製。

所以選購時要注意避免買到開放式的監聽耳機,別傻傻的聽店員說這個音質很棒、頻率很廣就敗下去了,你會發現拍片時大家在瞪你。如果在高鐵上剪輯或是看片,也會發現大家在瞪你、然後車長就會來找你…然後最後你以為耳機壞了、或者是你怪這個耳機會漏音…

開放式耳機

 

再來說到「封閉式」的耳機,其實也不能說它音質不好,主要是因為它的重點,在於隔絕裡外的聲音傳導,音質表現或多或少較會被耳罩的棉材影響,但對於我們拍片現場收音的監聽品質,是不會有問題的。而且你可以更專注在收音訊號的調整、不會被環境的雜音干擾你的判斷。

硬要比音質的話,以相同品牌、相同價格級別的耳機而言,通常開放式的耳機涵蓋範圍或音質通常會比封閉式耳機略勝一籌,因為封閉式耳機一部份的成本在於隔音棉材上。

封閉式耳機適合在有錄音需求的環境使用

 

 

阻抗高 vs 低阻抗

有個迷思,就是「要買高阻抗的耳機」,曾經有個朋友買了一支很厲害的耳機來找我,然後問我「為什麼它感覺音樂這麼小聲」,他得將播放端音量開到很大才行,我一看阻抗值為 250Ω,有點汗顏,他還花了不少錢呢。

買耳機的時候要注意一下阻抗和靈敏度,不過廠商在設計時通常都會搭配適當的靈敏度,所以通常只要看一下阻抗,如果你平常只是要接著相機或攝影機監聽,那可能60Ω以下的耳機就可以了,雖然說一些高阻抗的耳機,可以對於音質呈現、自身噪訊抑制能力較好,但決定音質關鍵的不見得就是阻抗,還有搭配的前級放大器,可能需要放大訊號才能推得動,也就是所謂的耳放。但你在拍片時,已經夠多東西要顧了,還要接個耳放是瘋了不成?

阻抗太高的耳機,等於你播放設備的功率要夠強,如果不夠強又遇到耳機阻抗太大,那音量可能會不夠大,或是聲音會很悶,人聲就像棉被裡講話一樣。

當然現在的3C設備很多都可以推得動高阻抗的耳機,但較低阻抗的耳機技術也是日新月異,所以才說「阻抗不會是決定音質的絕對因素」,如果你不想花太多精力和腦力在研究監聽,那建議你選購時就不要去挑選阻抗大於 100Ω 的耳機。

 

靈敏度和阻抗是相兩個反比的關係,阻抗高靈敏度就不能太低,但這部份現在耳機都會設定在一個理想的範圍,所以以拍片監聽的角度來說,不必太苛求。像 RODE NTH100 的阻抗就是 32Ω,靈敏度110dB/V,算是各方面都屬標準的範圍。

 

頻率響應

常見的迷思就是「頻率廣就一定好」,頻率響應範圍並沒有和音質有直接的關係,以攝影師的語言來說的話,就像是:動態範圍和畫質好不好沒有關係。

一般來說四位數以上的監聽耳機的頻率涵蓋範圍都足夠,以 RODE NTH-100 來說,範圍為5Hz – 35000Hz,基本上都會涵蓋人耳的範圍(20Hz – 20000kHz),低頻更廣雖無法讓耳朵感受,但所產生的震動還是會有些微的差異。

 

線材

同樣是監聽耳機,攝影收音和錄音室較為不同的地方,就是拍片還得注意到方便性。這裡不著墨在線材的品質,戶外監聽較在意的,一個是線材的柔軟度要好、一個是線材的長度要適中。

NTH-100 的標配線是2.4米,但這個長度對於戶外拍攝實際上有點太長,必須將多餘的長度捲好以免絆到,還好的是它可以自己換線,原廠也提供1.2米的線可選購,這個對於單兵攝影來說會是比較適合的大小。

有些錄音室用的耳機線是捲線,但以個人經驗而言,拍片時使用這種捲線並不是很方便,線會較重(因為實際長度較長),此外,真的需要伸長時,一般耳機就把捲起的部份放掉,但捲線雖直接伸縮,但一股拉力也不舒服。

 

 

小心這些錯誤

當你拍攝時,監聽耳機請務必接在「終端擷取聲音的裝置上」,強烈建議不要接在中介的裝置。

所謂的「中介裝置」,可能是麥克風、小蜜蜂、收音介面…,也就是說這些收音週邊本身可能都會有耳機監聽孔,但這些孔比較適合拿來確認底噪或是其它測試用途,但不具任何「錄音」的功能,說白一點就是你聽到的不一定是最後得到的。

第一種狀況就是:你的這些中介裝置可能輸出功率太大、到相機收錄時已經爆音,或是輸出功率太小、相機還要把音量加到很大、導致底噪也變大。以上還屬較小的問題,第二種狀況就是中介裝置輸出後插錯孔,也許是插到相機的「耳機孔」,但你確沒有注意到,很不幸的以前還真的遇到過,攝影師插著小蜜蜂監聽得很爽,結果小蜜蜂輸出接到了錄音機的耳機孔,遇到這種情況真的是 Game Over 了。

避免以上的悲劇發生,所以一定要確保耳機接在最終的錄音裝置上,也許是相機、也許是錄音機,耳機接對孔了自然收音就不會接錯。

 

 

edelkrone SliderONE Light 手動滑軌

 

分享這篇文章
Jackson Lin
Jackson Lin
文章: 456

發表迴響

0
    0
    您的購物車
      計算運費
      套用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