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完成一支短片,卻又缺乏資金,對於畢製或想創造自有品牌短片的朋友而言,要拍攝好片子十分困難。許多人都會想:多少錢可以做到什麼程度,算來算去、東扣西扣,一下砍這個預算、一下調高那項預算…還沒拍成就
窮死累死了。
何不我們一開始就將各條件設定在最低極限,將開銷降到最低,再根據實際籌得的經費針對特別項目下去做加碼?
這回要討論的主題:「省錢」,範圍實在太大,所以小編決定以不同的篇幅來分享,咱就先從最大的問題「設備」開始吧~
當然,要先強調的是,並非小預算就一定能做出大作品,不論是設備或是人力,都是相對的,本文討論的是,如何發揮有限的預算?
該如何選擇合適的攝影機
小資拍片時沒有強大的攝影組為你撐腰,一切設備都靠自己準備,不論是投資或是租借,都必須對設備有一定程度的瞭解,這些都仰賴平時對器材的接觸和熟悉。
當今沒錢又要拍有質感的影片,除了單眼數位相機以外,也沒有其他選擇,但單眼這麼多,如何選擇,就是一門學問了,如SONY的微型單眼,市場上通常分為平面、動態二種取向,想要在影片方面功能強的,如畫質高、追焦快…,當然不必要去選擇A7R這種專攻平面高畫素的機器,因為對你而言,這裡多出來的價值沒有意義,A7S才會是你的首選。
下面大致說明幾個會影響到”設備價格”的重點,仔細思考影片製作是否都需要這些規格,如果沒有就可以跳過,以節省不必要花費的成本。
需求內容 | 如果有 | 如果沒有 |
---|---|---|
影片有4K的要求? | 需選擇Canon 5D四代以上、SONY A7S二代以上或Panasonic Lumix DMC-GH4以上的機型。 | 一般支援1080p的單眼即可,可以租借較舊型的以節省預算,如Canon 600D、60D。 |
想要拍慢動作? | 需選擇可錄60p影片(或更高如120、240…)的機種,慢動作要求越慢,相對設備價格也會越高。 | 在預定的解析度下,可錄25p或30p的機型即可。 |
後期有無大幅調色調光需求? | 需選擇符合「影片流量(bitrate)可達30mbps以上」或「10bit色彩」或「4:2:2取樣」的機器,以上條件越多符合越好,如有Cine-Like或Log之類的設定檔也可利於後製,如Blackmagic Pocket Cinema Camera、Lumix DC-GH5。 | 一般可錄AVCHD或XAVC-S或MP4的單眼即可。 |
拍夜戲或需在光線不足處拍攝? | 儘可能使用大光圈鏡頭,或選擇全幅相機,因全幅ISO感光能力較強,雜訊也會較不明顯。若不想租用這麼高檔的設備,加強燈具補足光線也是選項之一。 | 一般小型感光元件的單眼即可,如APS-C、Micro4/3的單眼,SONY α系列的中階單眼在低光表現較其他牌子佳(如a6XXX系列)。 |
有需要穩定的畫面? | 需選擇光學防震的鏡頭,或有內建5軸防震的機身,如A7S二代(如無需4K可考慮SONY A7ii)、Canon 5D IV以上、Lumix DC-GH5以上,但全幅價格較高。中低階的有OLYMPUS OM-D E-M1、SONY A6500、Panasonic GX85,都是便宜但有自帶防震功能的機身。
如需超穩定畫面可考慮使用DJI OSMO,成像雖稍差,但體積小畫面也夠穩了。 |
一般沒有防震功能的單眼即可,定點使用腳架拍攝。 |
有需要隨時監聽收音? | 需選擇SONY較高端的A7以上,才有耳機的監聽孔。Canon則是中階APS-C以上的機種就有了。 | 一般有具備聲音輸入或自帶麥克風的單眼即可,如SONY的A6500。 |
有需要淺景深的畫面? | 需選擇光圈值大的鏡頭,如果機身使用全幅的話,相對的鏡頭也必需是全片幅的,如果是APS-C的話鏡頭也會跟著便宜不少。 | 也許可考慮根本不需要單眼,一般家用DV或較入門的業務機型即可。 |
這些只是幾項主要的因素,當然還有更多需要被評估的點(如:追焦性能、視角),如果想投資而非租借,則要考慮到發展性、實用度與淘汰速度。
不論如何,平時對各家各型的設備做足功課,就可以輕鬆選出最佳方案,兼顧品質又省錢,否則當你詢問友人建議時,大多數人都只會用主觀經驗告訴你:「上XXXX就對了~!!」,直接衝高檔設備當然不會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你的經濟呀~~~ 也許你只是想拍個簡單小短片放在YouTube,即使用很好的設備拍攝結果不錯,但其實沒那個必要,殺雞焉用牛刀? 省點錢、花在刀口上吧。
第一次買單眼來拍片,有哪些選擇呢?
初入行,想投資一台設備拍點不錯的短片,但又不能太貴,這裡有新台幣30K以下的機種給您參考:
1、Canon EOS 800D ($24,000)
從500D、600D、700D,到現在的800D,從來都是初入行的最佳選擇,拍照拍影片兩相宜,EF的鏡頭普遍,將來想找二手好鏡也不困難。
優點:可wifi連接存取,有觸控螢幕對焦方便。
缺點:較厚重的機型、電池續航力較弱。
2、Canon EOS 70D ($29,000)
通常Canon三位數(如800D)的玩家往上升級時,會先升級到雙位數的機型,而繼承了60D的位置,70D也是市場上的佼佼者。(有預算的話當然可以衝80D,只是價格高於30K,所以在此不顯示嘍)
優點:旋轉螢幕、wifi存取、觸控螢幕對焦、自動追焦快、繼承了60D的耐操耐用,採用LP-E6電池續航力較800D好。
缺點:沒有Log或對後期調色較方便的色彩設定檔可用(但基本上算是很超值夠用了)。
3、Blackmagic Pocket Cinema Camera ($30,000)
直接跨越到超專業的後製領域,或許也只有BMPCC辦得到了,但初學者對於曝光與調色不熟悉,可別輕易嚐試。
優點:可藉由週邊擴充提升至專業等級,動態範圍達12.5 stops,還有即時的HDMI影音輸出。
缺點:操作介面較複雜、電池續航力弱。
4、DJI OSMO+ ($24,000)
有限預算內,同時想要有攝影機又要有穩定器,那就非osmo莫屬了,只要你有手機,連監視器也ready了,如果要拍攝運動影片,會是非常適合的選項。
優點:主要是CP值高,同時擁有相機和攝影機,自拍方便,可拍攝縮時,畫質可達4K30p,新版的Plus可變焦。
缺點:畫面品質和一般單眼擺在一起稍顯不足,動態範圍較低,連接手機過程較麻煩,影片追焦需靠手機遙控較難掌握,不能換鏡頭玩大光圈。
5、Panasonic Lumix DMC-GH4 ($30,000)
轟動一時、率先開闢4K單眼的先驅,即使GH5已經上市,但趁這個機會購入二手GH4也是可考慮的高CP值方案。
優點:4K30p的影片拍攝格式,Micro4/3鏡頭較便宜,機身防塵設計。
缺點:感光元件較小,低光時雜訊較為明顯,需靠大光圈鏡頭或燈光補強。
6、Panasonic Lumix DMC-G8/G80/G85 ($22,000)
想上GH系列荷包卻緊緊,那可以從G8開始玩起,它一點也不遜色,同時具備5軸防震和4K影片的拍攝,想入手第一台拍片用的單眼? 值得考慮。
優點:便宜的5軸防震+4K機。
缺點:體積較同級M43機種笨重、暗部噪點遜於GH系列(理所當然,畢竟等級不同)。
7、SONY a6300 ($28,000)
隨著a6500的問世,a6300的價格又再往下壓了一些,除了沒有觸控對焦和內建防震以外,該有的基本都有了。
優點:4K30p的影片拍攝,slog3方便後製調色,搭配原廠鏡自動追焦迅速。
缺點:連續錄影易有過溫之情形(尤其4K),機身太小不易手持。
8、Olympus OM-D E-M5 Mark II ($29,900)
微單市場夯,連Olympus也要進來軋一腳,其實人家早在三四年前就率先推出機身防震技術了呢,E-M5的第二代,顯示O家端出來的菜一點也不遜色。
優點:復古感機身,5軸5級防震,使用Micro4/3鏡頭,可翻轉螢幕,錄影1080p可達60p,可切換All-I或IPB。
缺點:市場佔有率還不高,讓人不太敢投資,網路交流資訊較少。
9、GoPro Hero 5 Black ($15,500)
知名度極高的運動攝影機GoPro,需要極小體積、能錄影又收音的最小方案就靠它了。
優點:輕巧體積,可錄4K影片,防水防塵,適合所有極限運動使用,也可拍攝縮時影片。
缺點:電力續航力不太夠,畫面品質稍差,無法換鏡頭玩大光圈或用不同焦段說故事,不適合拍攝劇情片。
結論
至於要買全新還是二手? 這真的是見仁見智,全新的售後服務可以安心用個至少一年,不必擔心”前主人”對它有沒有愛。小編有位朋友用10K不到收了一台二手60D,到現在還用得嚇嚇叫,畢竟現在還是以FullHD為主,所以如果不趕潮流,趁著別人追流行時去收二手機,確實能為自己省下不少錢,只是還能用多久也很難說,某種程度上其實就是賭博,賭的是前主人的細心程度。
本篇介紹的機型只是較為代表性的機種,實際上市場還有不少不錯的選擇,多吸收一些資訊,也許會發現有其他設備更適合自己的用途(或荷包)。
參考來源:PremiumB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