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拿單眼來錄影,甚至靠它掙錢,但一路走來,多少人會用減光鏡? 10人裡大概有1~2位吧。看看自己錄影的快門設定,1/1000? 1/2000? 魔鬼藏在細節裡,你知道你的畫面我看不下去嗎?

 

影片的快門速度概念

專業敏感度不足時,或許會覺得影片沒有什麼問題,既無過曝、白平衡也ok、焦準得很,那問題在哪裡? 答案是快門速度太高,雖然”每一畫格”的影像都十分清淅,甚至可以截圖當照片,可是以正常速度逐格播放時,卻因著畫格之間的差異太銳利而喪失了流暢感,據說人視覺神經的快門速度大約是1/80~1/120秒上下,所以物體在眼前快速移動時會產生”動態糢糊”的效果,當你以高於1/300秒的快門速度拍攝影片,自然在”動感”的表現上就會開始失真。

所以最適當的快門數應該要是多少?  通常是幀率(FPS)乘以二,所以如果是25p的格式,快門設定就在1/50秒,如果是60p就設定在1/120秒,記住這個方式,拍攝的動態就可以自然呈現。

(快門原先是以角度的單位來計算的,但因為電子快門技術普遍,現大多機器都可直接以時間長度來設置,故在此不詳述快門角度。)

即使是3D動畫片,在輸出時的快門也是以電影的標準來設定,物件都會加上動態糢糊的效果(Motion Blur),以達到最佳觀賞效果。

 

明暗的控制要件

回到主題說的”控制明暗”,既然不該以快門速度來控制,那影像過曝時,只剩下光圈和ISO可以調整了,應優先降低ISO以減少機器所產生的噪訊,接著縮小光圈(大部份業務機都使用自動縮放光圈以控制曝光),但說到要縮光圈,有人就有意見了,也許你買了大光圈定焦鏡要來享受淺景琛的魄力,結果因為過曝,竟然要我縮到f4? 那存錢換來大光圈豈不是白搭?

於是ND Filter(減光鏡)就登場啦,別以為這是拍平面”長曝”才會用的東西~ ND對於電影的拍製也十分重要,讓你在光圈、快門、ISO都是理想值的情況下來控制進光量。專業攝影機的感光元件通常都會內建多片ND減光鏡,而單眼無論是無反或類單,都必需另外在鏡頭前加裝,也正因為如此,單眼錄影的人常常忽略了ND的必要性

 

ND鏡的選用

通常ND的減光值,是以2的”n次方”來標示,n就是在測光上會減掉多少EV值,比如ND32就是2的5次方(25),就是EV減5級的意思。

每一種減光值的ND都有,如ND4、ND8、ND16…等,但現光學技術先進,可直接購買可調型的減光鏡,如ND2-400,直接旋轉就可以調整進光量。

 

ND品質有沒有差異? 多少還是有的,你可以把它想做是鏡頭的一枚鏡片來看,品質較差的可能透光度不如標示、有色差、有暗角、甚至會影響到成像品質,建議還是多做功課再行入手,可別貪小便宜壞了作品。

可調式ND仍有光學技術還未克服的瓶頸,那就是”十字紋”現象,在較廣的焦段、較高的減光程度下可能會產生,只好在焦段或光線角度上儘可能避免,或是在拍攝較廣的鏡位時,選擇使用一般ND吧。

 

高速快門在動態的發揮上,並非一無事處。當要拍攝高格影片(High Frame Rate)、比如一秒960格的高速影像時(如刺破氣球瞬間),1/1000的快門自然就有它的意義了。

 

許多人都會錯將快門速度當作和幀率相同的東西,但其實是不一樣的東西唷,請參閱如何選擇適當的幀率?

可參考選購杰客森林所販售的ZOMEI可調式減光鏡,經長期測試使用後效果不錯,影響成像的程度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