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片幅+高規格的時代,並不是每個人都要攻全片幅,對於動態的攝影師來說,在兩者只能取其一的情況下,通常寧可願意放棄全幅、選擇APS-C或M43、但仍具高規格能力的機種。
而當今非全幅的高階錄影單眼,就屬Panasonic的GH5和SONY A6500的天下了,不少身邊好友從消費型機種欲跨足至高端機種時,都會在這兩者之間徘徊,如果早有自己的鏡頭群,在選擇Micro4/3或E-Mount時,自然就容易許多,但當兩者皆無時,究竟該如何抉擇? 雖然價格上,GH5較A6500仍高出一些,但實際上GH5並不見得在每一方面都完勝A6500。
常常會看到不同廠牌的支持者在論壇上筆戰,沒有什麼意義,國外攝影師Max Yuryev將兩台機種並列實拍來做比較,使用同樣的拍攝環境與畫面,且都使用8bit的色彩,針對畫質、演色性、內建防震、低光表現、可用動態範圍…等效果一次比足,而以下就是該實測的結果。
機身防震系統
同樣使用自家的防震鏡頭來測試24mm焦段時,十分明顯GH5的防震能力較A6500佳。測試其它較長的焦段時,為了讓比較更為公平,Max選擇了第三方的Sigma來做測試,結果感覺到GH5仍略勝一籌,但差距並不像原廠24mm那麼大。
低光解像能力
M43的感光元件本來就比APS-C還要小一些,A6500在這一項中表現比GH5優了許多,這也是不意外的結果,低光解像一直以來都是SONY α系列的強項。雖然GH5在低光上不敵A6500,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相較於前一代GH4,可用ISO已經算是進步了許多。
可用動態範圍
論動態範圍,GH5明顯不是A6500的對手,即使不使用log色彩,使用內建的電影色彩描述檔時,目測就可看出A6500的明暗動態範圍較寬,不意外,同樣是感光元件大小定勝負的概念。
演色性
也可以說是色彩失真度,在這次的比較中,GH5的表現似乎比A6500較精準些,尤其在明部皆為相同色溫下,A6500暗部的色偏稍微多了一些。
自動對焦
GH5的IBIS避震表現雖佳,可惜自動追焦能力仍貧弱,光線不足時更可以感覺到使不上力,反倒是A6500,與A6300的超強追焦能力是無庸置疑的。
捲簾式快門的果凍效應
GH5在果凍的抑制上明顯比A6500好上許多,但也許這不是「抑制」的功勞,感光元件相對小時,克服果凍現像的困難度也就較低,也算是小感光元件的好處,對於太大的手持晃動畫面時,M43的單眼反倒不會像APS-C或全幅如此慘不忍賭。
以上的比較其實可說是平分秋色,但GH5若說贏則是贏在4K/60p和10bit的色彩取樣能力,4K錄影時的電池續航力也比A6500好上許多,言歸正傳還是”一分錢一分貨”,GH5附加的這些價值,是否值得去多花錢呢?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尺。
測試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