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5訣竅:別讓聲音拖累了影像

「收音」在拍攝影片中,是個時常會被輕忽的項目,尤其對動態錄影的初學者而言,更是常被放到「有就好」的位置看待,殊不知收音品質的好壞,其實正牽動著觀眾的感受,品質不好的聲音,可能會壞了你的片子。

就著Nikon的單眼相機而言,提供了基本且實用的收音功能供錄影使用者操作,別害怕,並不是什麼太複雜的功能,但只要懂得正確使用,一樣可以讓你的收音效果發揮到最好,本篇將以Nikon D850示範收音要點,其他廠牌(如SONY、Canon、Olympus…)的功能也大同小異。

 

D850在錄影模式中按下「i」開啟快捷工具列,就可進行聲音功能設定

 

訣竅一:距離先決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使麥克風頭儘可能靠近音源體,因為當你和音源越遠時,麥克風就得更靈敏才收得到聲音,但在提高靈敏度的同時,環境中的雜音也會一併被放大,進入到後期時,就得煩惱去除雜音的棘手問題。

距離就是一切,一支20公分近的廉價麥克風,都強過20公尺外的超強指向麥。

 

片場中常可見的收音員,在不穿鏡的情況下盡可能靠近音源

 

訣竅二:找到最適靈敏度

AGC(Auto Gain Control,自動增益控制)是幾乎所有機子都會有的收音功能,建議在每次拍攝結束後,確保將其設定為ON,因為你不確定下次開機要錄什麼東西,讓機身自動偵側,會是較保險的作法。

但如果今天你要錄製的內容,音量的變動範圍不大,比如:訪談、彈琴…,那最好在正式開錄前,用試音的方式,將靈敏度調整為最適的固定值,以「音量最高剛好快頂到黃色區塊」的靈敏度為準,太低或太高都可能會喪失細節或爆音。

 

D850的收音靈敏度預設值為「自動」,但建議手動設定,可從10開始微調

 

為何能不自動就盡量不要自動? 舉例來說,如果你今天錄製的是人聲訪談,在每一句話的頓點時,相機因為偵測不到聲音,就會以為「靈敏度不夠」因而自動增益,等到感應到人聲後再減益,導致間隔中的背景噪訊被放大。所以,專業的收音,是不該用自動的,然而用與不用,可說是「保險」與「完美」之間的抉擇,這就得靠自己判斷了。

如果今天環境的整體噪音實在太大,部份相機可以啟用「衰減器」來提高阻抗、以降低整體音量。

 

預設情形下「衰減器」為停用狀態,環境太吵雜才啟用

 

訣竅三:風聲的因應方式

如果今天你外接了麥克風,建議最好加購一套專屬的兔毛,可以在風大時過瀘掉風聲,如果你今天剛好沒有帶兔毛、或者是使用內建的麥克風時,D850可使用「風切去除」功能,機身會自動降低風切聲或噴麥聲。

 

使用兔毛可有效降低風聲

 

「降低風聲雜音」這類功能雖然好用,但和影像去雜訊原理相同:可能會造成音訊些許失真,所以記得平常要將該功能關閉,遇到了以上情況再開啟就好,否則其他和風切聲相似的現場音也會被「處理」掉。

D850的降低風聲雜音功能。

 

訣竅四:環境吵雜,使用頻率響應

D850可以切換收音時的頻率響應範圍,分別為大範圍(Wide)和人聲範圍(Voice)兩種模式,預設值為Wide,而Voice模式對於在吵雜的環境中的人聲收音十分實用,該模式會過瀘掉背景噪音的頻率、保留人聲的頻率,讓講話的聲音更加清晰。

要注意的是,和風切聲去除一樣,使用完記得關閉,不然下次錄完環境音可能會以為麥克風壞了。

「頻率響應」預設值為大範圍(Wide),希望突出人聲時才切換為人聲範圍(Voice)

 

訣竅五:養成監聽的好習慣

中高階單眼機種幾乎都具備了耳機孔,下次拍片時,多接個耳機監聽吧,同時監看聲波圖+監聽,才是最專業的做法。

為什麼要監聽? 能讓音質更好嗎? 當然不能,但能讓你知道怎樣會更好。唯有監聽時,才能清楚察覺有哪些聲音是被收錄的,也許有些聲音不該出現,例如:冷氣、電風扇、外頭的車聲…,此刻你才會知道該關冷氣、關窗戶…,如果不靠監聽,你的耳朵可能因為「習慣」了這些聲音,而無從察覺,等到後製時才發現如此「吵雜」。

 

 

此外,監聽還可以確保收音裝置正常,比如是否有風聲或干擾? 若外接麥克風收音,當它電力耗盡時,你可能得好一陣子才會注意到聲波圖沒動靜,因為注意力都集中在畫面構圖,如果戴著耳機,在失去音訊時便可快速反應、趕緊更換電池或確認接線是否鬆脫。

有些時候,可能你外接的無線麥克風被附近的電波干擾,導致音訊產生許多雜音,這時即使你盯著聲波圖也難以察覺有異,還是得靠監聽來發現。所以還是養成監聽習慣吧,一支普通小耳機,就能救你遠離萬劫不復的收音危機。

 

 

分享這篇文章
Jackson Lin
Jackson Lin
文章: 458

2 則留言

    • 現在的相機也許差了不少,這篇文章是市場剛開始普遍用相機拍片的時候,說實在的我不覺得功能差到很多,因為根本就都只是基本。

發表迴響

0
    0
    您的購物車
      計算運費
      套用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