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影片如何選擇適當的快門?

實沒有什麼人在乎這個問題,畢竟「乍看之下」,畫面看起來也沒什麼問題…

 

你當然可以選擇不在意快門對於影片的影響,畢竟你的客戶也不容易發現,但若是你不想被專業的當作業餘,你最好還是在乎一下。

 

影響的不只曝光

光圈和快門,兩者在調整的同時,都會對「曝光」產生最直接的影響,一是控制進光面積、一是控制進光時間,我想大家都很清楚。正因為如此,在光線過亮或不足的狀況下,大部份人會直覺的去調整光圈快門以達到理想曝光值,卻忽略了它們除了光線,還會影響到其他事物。

光圈很多講究,是電影攝影師用來表現空間惑、突顯重點的手段,但對於每顆畫面的景深較難去斷言對或錯,所以如何設定光圈並無一定標準(請參閱 讓光圈幫你說故事 )。

但快門就不一樣了,適度的快門長度,才能在清晰紀錄畫面的同時卻不失流暢感。這也是照相和錄影的快門設定不一樣的地方,靜態攝影的快門容許範圍是大的而且隨性,動態攝影則需拿捏好動態模糊以維持理想的連續性

 

快門標示單位

傳統電影其實都是以所謂的「快門開口」的角度為單位(shutter angle),其計算方式和每秒畫格數(fps,幀率)相關,高階的電影設備其實都會是用這種標示,但這個改次再圖解給大家看好了,今天先講一般人比較常看到的「秒數單位」。

請參閱: 快門的角度是什麼?

專業攝影機多採用角度來表示快門長度

 

在消費型的相機或攝影機產品上,只會出現秒數的標示,比如1/50、1/100秒…等,這確實也較容易理解。但也因為繼承了照相機時常變更快門的特性,太容易調整,導致大家習慣一直去動,今天就用秒數單位來解釋一下:如何選擇適當的快門。

 

為什麼要維持相同快門?

快門除了影響到曝光,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到動態模糊(motion blur),如果今天你用1/1000秒的快門去拍攝,可以確保每個畫面都很銳利、再快的動作都無所遁形。但你隨便去暫停一部電影,會發現越快的動作越是模糊。

 

因為我們大腦的關係,即使是幾毫秒、稍縱即逝的畫面,也會經由視覺神經在大腦中多停留一會兒,所以移動較快的動作或是運鏡,便會在大腦中形成「殘影」。

若是快門過高,則會讓畫格與畫格之間的變化太分離,沒了動態模糊,畫面看起來就不連貫(文章底下有影片)。或者說,畫面看起來似乎還是連續的,但會有種說不上來的不自然,這就是所謂的「失真」。不僅人物動作可以明顯發覺,就連雨珠或流水等等都會因為快門過高而呈現水珠分離的現象,太高的快門甚至感覺不出水柱是由上而下還是由下而上。

 

對於較專業的眼睛而言,從風吹草動也看得出來快門是否過高。

反過來,快門太長會怎麼樣? 除非特別創作風格,否則快門也不該太低,不然動態太過模糊,更低還會導致累格。

所以,為了確保整部影片的動態感一致,通常只會採用單一快門、單一幀率。

 

快門設定常規

通常快門值會根據幀率來設定

在電影拍攝上,稱之為「180°法則」(180-rule),其180指的其實是快門開半圈(360除以2)的意思,簡單的記法就是幀率的兩倍。

快門秒數為:1/(FPS*2)。比如採用30fps拍攝時,快門則為1/60 ; 採用1/24格拍攝時,則使用1/48,依此類推。

 

過曝怎麼辦

除非特殊情況,否則快門和光圈都不該拿來「因應曝光」,選擇了適當的光圈快門,搭配設備本身的ISO值在亮度不足時適度提升。如果是過曝,則以逆補光或ND減光鏡來解決。(請參閱你拍片,還在用快門控制明暗嗎? 或 負補光:動態攝影師該注意的燈光技巧 )

 

高格拍攝可忽略

講究適當的快門目的是為了讓畫面看起來更自然。但使用高格拍攝時,目的是為了得到流暢滑順的慢動作,其畫面的播放速度勢必「失真」,此情況下快門數大可不必堅持180°法則,況且高格本身已需要相對高的快門速度,若還要提高一倍勢必吃掉不少光,再提高可能會影響曝光條件。

 

可能需要截圖?

這是另一個妥協的時機。雖然不是正規的做法,但在過去的一些小紀錄片案子倒是屢試不爽。

有些業主會要求從素材中擷取一些畫面給平面使用,如果事前可預料到此需求,在拍攝期間我會適度的提升快門至1/250或1/320左右,也就是犧牲一定程度的動態模糊,以換取截圖時的銳利度。當然啦,這算是旁門左道,算是應變一些奇耙客戶的小技巧,不然最好還是貫徹180°法則。

 

 

說了這麼多,你要如何運用快門純屬個人的創作自由,但除非你很清楚自己用超高或超慢快門的目的是什麼,否則強烈建議你遵循以上的原則。這麼做雖不會讓你的作品一鳴驚人,至少在畫面動態上能維持基本水平。

影片解釋:

 

 

分享這篇文章
Jackson Lin
Jackson Lin
文章: 458

2 則留言

發表迴響

0
    0
    您的購物車
      計算運費
      套用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