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需要提籠?

「我已有一台可錄影的相機,現想要來好好拍一些影片,還需要準備什麼?」

許多人都會來問這個問題,除了基本的腳架,通常會先建議從”提籠”開始。

提籠要幹麻?

簡單來說,提籠(cage)一方面利用高硬度金屬來保護相機,同時因為具備多種通用連接孔,利於擴充更多週邊裝置,雖然一開始不見得充份利用到每一個連接孔,但卻為將來提供了極大的擴充空間。

當你手殘導致相機落地時,提籠至少可以做為邊角撞擊地面的第一道防線,小編的提籠就曾經保護過手上的a7s免於手殘的危害~ 雖然導致提籠磨損,但再怎樣都比刮機身好太多了。

 

 

多重擴充週邊

最常見的週邊不外乎為:監視器、機頭燈、收音麥克風…等。單靠相機本身的熱靴來擴充麥克風,也許還挺適合,但您遲早會需要平衡式收音,也遲早會想要掛載監視器或燈具,而熱靴只有一個,意即你必須二選一。

此外,相機本身的熱靴本來就不適合裝載像監視器這一類的「重型」週邊,長期使用極有可能使其變形、鬆弛。許多玩家需要更多”靴位”時,買了一轉三的擴充座,我看了心裡都覺得「哇靠」,是要把熱靴ㄍーㄠˇ爆才甘心嗎?

 

熱靴表示:……

提籠上提供的冷靴座,畢竟一體成型,耐用度極高,幾乎只要裝得上去的週邊,都不必擔心過重。至於相機本身的熱靴座,就儘量留給需要電子接點的週邊吧。

 

改善手持握感

拍照時的訴求是輕便,而長時間的錄影,則是需要良好的握持度與穩定度,提籠就是為了專業+長時間錄影而出現的產物。提籠可加裝手把,讓運鏡更平穩,必要時擴充肩架更符合人體工學,不然同一姿勢過久、不能放鬆,可能會導造成手抖甚至抽筋。

 

 

自行規劃適合使用的提籠組件,如果是觀景窗緊貼著臉頰則適合擴充側邊的握把,如果是用大螢幕肩看則適合擴充肩架組,如果是緊貼地面(或水面)的拍攝則適合擴充上方手把。

 

 

安裝追焦器與濾鏡

如果對作品有更高的要求,通常都會採手動追焦。錄影時如果直接旋轉對焦環,容易造成畫面抖動或構圖跑掉,這時就需要追焦器,選配提籠時,可以一併準備底座的導軌(15mm rails),隨時可安裝追焦器,利用齒輪傳動來控制景深。

鏡頭很多顆,不想每一顆都買減光鏡(ND)或偏光鏡(CPL),但每顆的口徑又不一樣? 既然有導軌了,再加裝遮光斗就不是什麼難的事了,它除了「遮光」功能,還可以安插不一樣的濾鏡,甚至可以任意調整漸層濾鏡的位置。濾鏡在動態影片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尤其是以濾鏡來控制進光量以維持正確光圈與快門

 

選擇提籠的要點

提籠品牌林立,如Movcam、TILTA以及杰客森林提供的SmallRig,可以在購買前做足功課,雖然大同小異,但還是值得多參考幾家,比較時幾個重點如下:

  1. 包覆度如何? 撞擊時是否可保護好相機?
  2. 機身有幾道固定? (如果只有底部單一螺絲,久了較容易鬆動)
  3. 不卸下提籠的狀態能否開啟電池、記憶卡掀蓋?
  4. 是否阻擋了相機本身的熱靴座?
  5. 如果需要外接監視器或收音、監聽裝置,插座是否被擋到?
  6. 有無外接線材的保護機制?
  7. 提籠本身提供的冷靴座是否足夠?
  8. 自己要安裝的怪手、雲台打算如何安裝?
  9. 加裝更多週邊的彈性與空間如何?
  10. 底部的1/4或3/8螺絲孔是否適合現有腳架?

以上幾點僅供參考,不見得都符合才完美,例如相機本身的熱靴座,有許多使用者並不需要,犧牲掉無所謂,當然,全數都符合的話是最好。

每台相機的體積、形狀都有所差異,即便是同品牌、同系列的相機,只要型號不同,在提籠的設計上可能都會有所不同,所以購買提籠前,務必確認自己的相機型號有在其相容清單上。

 

結論

您還是可以選擇其它品牌,在此不評論各家差別,目的就是讓大家自由判斷最適合自己的提籠。

還在裸機錄影嗎? 不要再虐待熱靴座了,趕快給它一件盔甲吧,保護它、強化它,而且裝了之後,絕對會讓你看起來更專業。

 

edelkrone SliderONE Light 手動滑軌

 

參考來源:fstoppers

分享這篇文章
Jackson Lin
Jackson Lin
文章: 457

發表迴響

0
    0
    您的購物車
      計算運費
      套用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