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一支影片專案,需要良好的規劃、組織、耐心與專注,在作業流程上,要如何做到效益最大化?

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要處理素材繁雜的大專案,可能會耗費掉你許多的精力與時間,甚至會讓你頭皮發麻。對於專業團隊,進入到後期的素材海作業時,如何有效的提升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以下為您介紹幾項小訣竅。

 

一、物以類聚

有時候在拍攝當下,同一機型要拍攝許多不同類型的素材,也許是訪問、也許是空景(B-roll)…等等,開始剪輯前,你必須要先將其分類,可以用檔案資料夾(folder)的方式分類,也可以使用剪輯軟體內的資料夾(bin)來分類。

使用縮圖預覽可以有效的加速內容介斷,大部份的素材只需要看到素材縮圖就會知道其內容為何,不必開啟播放。

 

有條理、易讀的素材分類是查找素材的關鍵

 

二、分級你的素材

預先熟悉素材的內容與其可用性,對於後續素材的選用非常有幫助,熟悉的過程中,挑出心儀的片段,並將這些片段放置在另一個序列。

放到新的序列後,可以再進一步依喜愛程度做分軌,比如將還不錯的素材留在第一軌、很出色的素材拉到第二軌、非用不可的素材拉到第三軌…依此類推。當然也可以用顏色標記來做區分。

 

 

三、產生代理素材

如果你拍攝了幾乎是RAW等級或流量超高的4K影片,那我會強烈建議你先將素材轉成代理素材(proxies)再使用,尤其素材很多的時候。

什麼是代理素材? 就是畫質較低的素材,電腦跑起來比較不吃力,你可以使用軟體的Proxy製作功能,或自行手動批次轉檔來產生。雖然這意味著一開始你得先等待影片轉檔,但之後作業肯定更順暢、也減輕磁碟I/O或處理器運算的壓力。

利用休息、下班的非工作時間,進行代理素材的轉檔工作,等到上工時就可以跳過等待轉檔的過程,直接開工。

 

Premiere可利用Media Encoder產生代理素材

 

常常聽到許多人嚷著要升級電腦,因為4K影片剪不動,其實再強的電腦,仍有效能極限,只是早晚到達的問題,升級CPU前,不如先養成建立代理素材的好習慣吧

 

四、專案視窗和時間軸之間的連結功能

專案素材複雜、又要找尋某素材中的實體位置時,可別再進到專案視窗慢慢翻了,在Premiere中直接在序列裡的素材上按下右鍵→顯示在專案中的位置(reveal in project),就會自動指向該素材在專案中的位置,也可以直接選擇顯示在檔案位置中(Finder或檔案總管)。

Premiere剪接時,在素材上按右鍵可顯示該素材於專案視窗中的位置

 

五、降低不必要的高畫質

輸出影片,如果是要給業主或老闆看時,使用低解析度即可。採用高品質的代價就是佔用更大的容量、輸出更久,如果要上傳也會花費更多時間,所以輸出小檔會是定稿前較佳的選擇。提高壓縮率換取較小的檔案大小,將VBR改成CBR以提升輸出的速度,都是犧牲品質換時間的好方法。

 

以上分享的都是一些簡單的小撇步,處理小影片時並不會有太大的差別,但若養成這些好習慣,遇到較大型的專案時,積沙成塔,來來去去之間,將無形省下不少精力與光陰,也可以更節省你的耐心。

 

 

 

 

參考來源:PremiumB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