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激烈的相機市場,你想要的是什麼? 需要的又是什麼?

一代新的相機推出時都需要有吸睛的新亮點,也許是進化的規格或是更強大的捕捉能力…。但這些新的產品中是否有真正的去改進前一代的缺點?或只是為了藉新產品之名來賺錢?

 

雖然都已經習慣關注新產品的賣點,但有多少的「新功能」可實際幫助你製作更好的影片?顯然最重要的仍是感光元件、解析度或是圖像穩定的改進,這些對於畫面的影響度無庸置疑。儘管如此,廠商每次仍得在新產品上加入一些幾乎不會用到、或者根本不會用到的功能,為什麼?

 

 

相機市場的競爭日益緊張,製造商無不想要為了讓自己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對於廠商來說,得找到高 CP 值的零件、加入 WiFi 傳輸功能、藍芽…等功能,希望藉此打動目標客群以創造銷售佳績。但有些廠商卻在自己的產品中設置了超過現有規格的零件,像是 BMPCC 4K 的 Blackmagic Raw Q0 DCI 4K/60,就目前連最高檔的 CFast 2.0 卡都還沒辦法 Hold 得住。

而競爭中也會有另一個現象,就是外觀完全複製對手的外觀,例如 DJI Osmo Action 就幾乎完美複製了 GoPro 的 Hero 7 的外型,再加入了其他新要素,再以更便宜的價格殺入市場。

 

 

在這些製造商的廝殺紛擾中,身為使用者的我們,購買相機真正的重點是甚麼?

「相機能如何協助完成工作」是最重要的購買準則,而每個人都得找到屬於自己的需求與準則。

觀察市場,可以想像未來的10年的發展會很有趣。現在已經可以看到設備跨產品線合作越來越頻繁,手機就可以拍攝 4K/60P 的影片、一萬美金內就可擁有專業攝影機、人手一台空拍機和三軸穩定器已習以為常…等等,這都是激烈的市場競爭所帶來的驟變,這都是10年前所難以預見的。

 

變調的競爭市場

每一年的 NAB 總會有讓人驚呼的新技術出現,有的實用有的明顯是噱頭。但至少整體的發展方向都是好的,所以才會讓影視人如此期待。

不過,當廠商們都急於加入新功能(或說噱頭)時,反倒造就了每一家端出的新產品都大同小異,失去了自己品牌特色的現象。

若有一家廠商來個逆向操作:推出一台「純攝影機」,將感光元件與編碼器的品質用到最好、此外只有基本的曝光對焦輔助、具備 ND…等等,將錄影的基本功能做到最扎實,即使沒有什麼WIFI、藍芽、觸控、聲控之類的花俏功能,也許反而會成為市場的焦點。

 

所謂”Less is more”(少即是多),這個道理明明很簡單,不就是我們要的嗎?

 

 

來源:Videomaker

分享這篇文章
roboc12
roboc12
文章: 45

1 則留言

發表迴響

0
    0
    您的購物車
      計算運費
      套用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