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索尼大法,就目前一般專業級別的動態攝影首選,大概就是FX6、FX3以及A7S III以上三雄了…
最近不少友人,可能在股市都有賺到錢,接連來問我想購入新設備,究竟這三台該怎麼選擇。
為何會是這三台在比較呢? 首先,當然因為都是索尼大法的信徒,幾乎以「拍片」為主的朋友們目前都會先直接鎖定此三者,所以今天就這三個選擇來分析一下,不代表我推薦唷。
預算考量
如果預算希望較低為優先,先來說FX3和A7S III好了,兩台骨子根本雙胞胎,除了影片編碼格式幾乎相同,連官方對其雙原生ISO是否存在的態度都很曖昧。話說回來,也就是因為太相近,所以讓人不知所措。
一直覺得A7S III像Cinema Line的產品也就算了,結果FX3一出來,沒想到電影機產品也有像無反產品的時候,堂堂FX3電影機竟然也會有機械快門,實在是太可愛了,買了拍不到片子還可以安慰自己其實是買了台相機。
FX3在台灣的價格NT$109,980,而A7S III則是$94,980,大約差了一萬五左右,就外觀上來看,FX3多了一支雙平衡式音訊的收音手把,實際上究竟還有哪些優勢呢?
穩定與可靠性
A7S III發表時,其實大家對於索尼的散熱技術已經十分信任,但這「信任」應該說是「相較於其它品牌的相對信任」,經過不少實測,A7S III仍偶爾會有機身高溫的問題,視環境而定。
FX3則一如以往電影機種,搭載了主動式的風扇散熱系統,所以如果常要長時間持續不間斷錄影,我應該會本能的、不加思索的選擇FX3。
無掉幀的24fps
A7S III和FX3皆有23.976p的幀率可選擇,再往上就是25p,但目前大多數節目製作已不需要去應付傳統電視傳輸對應頻率的問題,所以不需要進行丟格(drop frame),此時,標準且正規的電影拍攝便會採用24p的方式來製作。
而FX3內建的編碼格式和A7S III相同,皆缺少了24p的選項,只能選擇丟格的23.976p來拍攝,但FX3可以輸出24p的RAW訊號,這對於多機拍攝且高標的製作需求,是必須注意到的事情。
機身操控
雖然說A7S III是索尼無反中目前最適合拿來拍攝影片的產品,但畢竟出身相機家族,仍有一半以上的設計是為了「方便拍照」,其觀景窗、螢幕解析度以及操控都仍得適應輕裝拍照的需求。
其實兩者的手感都不錯,但反過來看FX3卻還是多了一股「儀器感」,手把即使拆掉了怎麼拿著都少了點「相機」的感覺,而且沒有EVF,如果遇到特大太陽或是想擺個帥氣拍照POSE恐怕有點困難。當然,拿掉了EVF,也省下一些電力。
所以,如果是以個人使用來看的話,A7S III更容易讓我在電影或廣告製作的閒暇之餘,帶著它一起去旅遊探險。
FX3在控制上,還有著一個顯著與A7S III的不同,就是有「變焦控制桿」,適合像是FE PZ 28-135mm之類的鏡頭搭配使用。雖說該功能對電影或廣告類的拍攝而言,比較少會用到,但對於現場即時轉播之類的情境,仍會是十分實用的功能。
擴充考量
說到這個,不少人的反應都會是「FX3勝」,但我覺得FX3頂多「有剩」,實際上沒有勝。
FX3機身總共5組1/4″-20螺絲孔,主要是為了收音手把的固定,以及額外的小型燈具或麥克風座而設計,如果裝了收音手把又會多三個孔,因此官方宣稱「無需再加裝提籠」。
試問各位:買提籠只是為了1/4″-20螺絲孔嗎? 至少對我而言,這一點都沒有影響我對於提籠的需求,在相機上鑽了幾個1/4″螺絲孔就可以取代提籠? 那何不乾脆再多幾個ARRI孔、來個NATO滑塊呢???
畢竟有經驗的攝影師,都會知道提籠上最不值得信任的就是1/4″-20和冷靴座之類的孔槽了,說鬆就鬆。所以該裝的提籠,終究還是免不了呀,既然要加裝提籠了,收音手把是不是那麼耐重好像也沒有那麼重要,說少買了一個上提把倒是真的。
A7S III 同樣也可以多買一組原廠(XLR-K3M)或副廠的外部XLR收音座,所以結論是:FX3在擴充性上並沒有比A7S III多多少優勢。
Tally
A7S III推出之後,操控介面針對動態攝錄影的使用者做了不少很有感的改良,而全螢幕的Tally(錄影紅框)也是很實用的一項改善,可以挽救不少忘記錄影的悲劇。
而FX3的Tally更加直覺,除了螢幕的紅框,還有機頂、REC鍵、前側的指示燈,就是怕你忘記錄。
對於沒有助手的拍攝情境,這也會是蠻好用的輔助特性,讓演員、攝影師、工作人員都可以輕鬆確認錄製狀態。
FX6又多了什麼?
前面都在說兩位小老弟,那為什麼不少人仍會願意再多花一倍的錢以換取一台FX6呢?
FX6的外型完全承襲FS5/FS7,標準的攝影機外型,明顯幾乎與FX3/A7S III完全不是同一個定位的產品了。
除了機身更完整且直覺的操控介面,還多了內建的中性可調式電子ND濾鏡,等於除了快門、光圈、ISO之外,又多了一項方便、高品質且無段的控光工具。體驗過該濾鏡性能的人,就知道其實用性有多大,且不須要擔心傳統可調ND的十字紋現象。
機身SDI和TC的接口、16-Bit RAW SDI 的輸出能力、自定義LUT,以及之後能借由外錄Atomos設備錄製4K 120p RAW…,對於團隊拍攝或專職的電影工作者來說,預算充足的前提下應該都會直上FX6,好吧雖然我知道很多人仍在追求這個「前提」。
以同樣1020萬的CMOS而言,FX6相較於前兩者,等同於將性能發揮到極限,直接滿足專業電影製作的基本規格。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FX6少了機身防震性能,因為較定位在高階的電影製作拍攝,所以像機身防震這類的較適合個人手持拍攝的功能反而沒有。
結論
真正需要FX6的人或許反倒不必太多說明。而A7S III和FX3呢?
有人說:「如果是9分拍片、1分拍照,當然選擇FX3。」如果依這個比例,只要「偶爾」會拿來拍照,我個人還是會選擇A7S III。畢竟買了FX3就是為了純拍片工作用,所以機械快門對我來說很多餘。
以上判斷僅來自於自己短暫的使用經驗與判斷,也許你有兩台都買的任性本錢,歡迎分享一下自己使用後的比較經驗,也可以考慮收我作乾兒子。
最後附上整理之後的重點差異比較表:
A7S III | FX3 | FX6 | |
---|---|---|---|
價格 | 94,980 | 109,980 | 180,000(概估) |
影片有效畫素 | 1020萬 | 1020萬 | 1020萬 |
ISO | 80-409,600(擴展) | 80-409,600(擴展) | ISO 320-409,600(擴展)
基本為ISO 800-12,800 |
機械快門 | 有 | 有 | 無 |
XLR 收音手把 | 無 | 有 | 有 |
散熱系統 | 被動式 | 主動式 | 主動式 |
EVF 電子觀景窗 | 有 | 無 | 無(需額外為螢幕加裝取景器) |
機身zoom控制 | 無 | 有 | 有(手把) |
額外的1/4-20擴充孔 | 無 | 有 | 有 |
前後Tally LED | 無,僅螢幕紅框 | 有 | 有 |
內建ND減光鏡 | 無 | 無 | 有 |
16-Bit RAW 輸出 | 有 | 有 | 有 |
4K 120p RAW Ready | 無 | 無 | 有 |
自定義LUT | 無 | 無 | 有 |
SDI / TC | 無 | 無 | 有 |
機身防震 | 5軸 IBIS 防震 | 5軸 IBIS 防震 | 無 |
機身淨重量 | 614g | 640g | 890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