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器 vs 滑軌,兩者差異為何? 如何選擇?

手持和腳架的定點拍攝,不能滿足動態運鏡的需求時,就可能需要各種輔助、讓移動運鏡得以平順運行的工具,而最常見的就是滑軌與穩定器……

 

每個人,尤其是新手,在拍攝影片時,都會希望能捕捉到又酷又炫(技)的畫面,而「運鏡」也是手段之一,為了讓自己的畫面看起來既有動感但又不失平順,不少人都會選擇像是穩定器或軌道之類的工具。

但有了這些工具,就可以讓你從此無敵嗎? 那倒不一定。

 

先搞好「構圖」

對於攝影的「菜鳥」,我比較建議先練習使用三腳架或是單腳架之類的工具,練習先將每顆鏡頭的構圖設計好,俗稱所謂的「定CUT」,並熟悉各種焦段的空間感與壓縮感。之後再練習基本的運鏡,如俯仰(Tilt)與水平的運鏡(Pan),即所謂的「鏡頭語言」。

沒有基本的構圖能力,即使你使用了強大的輔助工具,仍不會讓你的畫面更具吸引力,甚至可能讓觀眾覺得不知所云。

常見的構圖法之一,井字構圖。

 

這也就是為什麼,對於拍片沒概念的朋友,通常會建議從拍攝照片開始練習。達成了此條件,才適合進一步思考運鏡的工具如何選擇。

 

WHY 穩定器?

穩定器可以視為你的機械手臂。它沒辦法給你100%的直線或精準的曲線運鏡,因為它只能解決鏡頭角度不必要的抖動,所以整體運鏡變化,人為操控的比重還是極高的

 

科技的進步,物理性的穩定器日漸被電機版本的取代,且格越來越低廉、調校越來越容易、性能越來越強大,連體積也越來越小、攜帶越來越方便,出門隨時可以從背包取出拍攝,以致於今天人手一支,連手機都有專屬穩定器。

 

長距離的移動運鏡、跑跳、跟車拍攝,都是穩定器能應用的戰場。然而就像前面說的,它設計是為了「消除多餘的角度抖動」,卻不能給你精準的運鏡路線。所以當你使用穩定器「環繞拍攝」某一建築,你的雙腳並無法「準確走出漂亮」的孤線或直線,如果只是常速、拍攝一小段畫面可能不會有什麼問題,但如果想要「拉長距離」,並在剪輯時若將畫面加速,你會發現畫面仍會有抖動的問題。因為穩定器穩住的是鏡頭當下的「角度」,而不是「位置」,位置(路線)的精準取決於你的雙腳呀。

 

WHY 滑軌?

滑軌,就像火車不管怎麼走、走多快,永遠都在一條軌道上。拍攝時,滑軌能同時給予鏡頭的是穩定的「方向」與「路線」

如果你有很長的曲線或直線軌道,那環繞拍攝建築物時,從頭滑到尾,之後在剪輯時加速,仍可以得到平順的環繞運鏡。這是穩定器較難精準辦到的,當然前提是你要有足夠長的軌道或是使用滑輪搭配平坦的地面。

 

如果今天是要拍攝室內的小物品,一樣只要將滑軌路線架設好,就能得到平順的畫面,這同樣也是穩定器辦不到的,不信你也可以試試看用穩定器拍攝。

電動型的滑軌,除了能給你精準的路線,同時還能給你均速移動的畫面,在人手不足或需要自拍時,也是運鏡的不二選擇。

相較於穩定器,滑軌最大的缺點就是機動性與便攜性差,雖然省掉了調平的過程,但需要架設腳架用以支撐,光是這點就讓許多新手興趣缺缺。第二個缺點就是一次可以移動的長度,個人攜帶型的滑軌最長可能150cm就是極限,想要更長的距離,可能得改採有輪子的Dolly,同時還得需要平坦的地面或桌面。

所以需要出動滑軌的拍攝,通常都是較進階且專業的情況,否則多數人仍偏好以穩定器來完成動態運鏡的效果。

 

只顧方位 or 也要顧路線?

只要握在手上,穩定器穩住的永遠都只會是「鏡頭的方位」,你拍哪裡我就穩哪裡、讓你運鏡怎麼運怎麼順,通常應用在人工運鏡、走位複雜卻又得穩定的拍攝情境。

而滑軌主要穩住的,除了方位,更重要的是「鏡頭的位置」(或說路線),一旦確定了,人為的因素就幾乎只剩下移動的速度,對於鏡頭的移動路線幾乎可以100%精準掌握。滑軌通常應用在空間感的表現、氛圍醞釀、空景…等。

統整主要差異如下:

 

穩定器 滑軌
運鏡距離 無限 150cm (個人型滑軌)
方位穩定
位置(路線)穩定
便攜性
機動性
高速跟拍/自拍 不適合
額外所需設備 腳架
鏡頭角度均速移動 無(除非加上電控雲台)
鏡頭位置均速移動 可(電控滑軌)
運鏡精準度 低(人為)
近物、微距運鏡 畫面容易抖動 適合
彈性即時調整 一開始得規劃精準
須仰賴人為部份 拍攝時的鏡頭移動路線與方位 拍攝前的路線規劃,拍攝時的鏡頭移動速度
須電池 要(除非是物理型穩定器) 否,除非需要均速的電子控制
適用情境
  • 實境跟拍
  • 自拍
  • 運動拍攝
  • 車拍
  • 機動拍攝紀錄片
  • 需複雜運鏡的敘事
  • 風景縮時
  • 商品拍攝
  • 環繞拍攝
  • 微距攝影
  • 氣氛醞釀
  • 精準鏡位規劃
  • 有人手或是時間充裕的拍攝
拍攝縮時適合方式 鏡頭角度變化 鏡頭位置變化

 

輔助穩定注意事項

上穩定器和電控滑軌拍攝時,記得關閉相機的防震補償功能,除非你今天使用手持,或是腳架底盤不穩(譬如車拍、風太大或超長焦段),否則這些機身防震的性能反而會讓你的運鏡卡頓。

這是因為機身防震一般是針對手持不規率的晃、震動所設計,它會試著在震動中仍讓你的畫面咬住同一方位。一旦你有穩定器或滑軌的輔助,等於你的運鏡已達到「平順」的效果,鏡頭只要順其軌跡即可,此時防震機制如仍持續做動、不斷的試著咬住目標不放,反而會讓你的平順運鏡被干擾,造成反效果。

 

結論

對我來說,這兩者從來都沒有衝突或是重複的問題,所以一個動態攝影師同時擁有這兩個工具是理所當然的。

如果你一開始預算有限,得在兩者之間作抉擇,那你可以從前面表中的適用情境來評估哪一項在現階段對自己最實用,譬如你如果以商品或小型空間拍攝居多,那滑軌是不二選擇,如果你是旅遊紀實類的,那當然首選是穩定器。在一些畫面中,可能不容易看出是滑軌或穩定器拍攝的,確實在某些情況下,兩者可以達到幾乎相同的畫面效果。

不論是滑軌或是穩定器、搖臂…,這些都是為畫面加分的工具,不過一顆好的鏡頭,並非一定需要這些工具。拍攝前先好好構思,如何運用這些工具為你的鏡頭加分、如何利用這些工具注入你想要傳遞的情緒,千萬別認為有了這些工具你就具備專業。

 

 

延伸閱讀:

選購滑軌,易犯的錯誤

10個小訣竅,提升影片「電影感」

相較照片,影片如何進行構圖?

 

分享這篇文章
Jackson Lin
Jackson Lin
文章: 458

發表迴響

0
    0
    您的購物車
      計算運費
      套用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