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 III橫行多年專業無反單眼市場後,四代終於來了…
SONY A7 III雖不是最強,但可說是目前史上最成功的全幅無反產品,幾乎信奉索尼大法的教徒都曾擁有或「相處」過,至今在二手市場上也還有不錯的流通性。
那A7 IV的發表,究竟有什麼理由應該買單呢?
P.S:本分享還是針對動態攝影部份,平面為主的或許看法和感受不同。
感光元件
A7 III使用的是2420萬被背照式Exmor R感光元件,在動靜兩種素材都提供了不錯的表現,也是第一台支援4K錄製的平民A7。
而A7 IV使用了新的3300萬背照式感光元件,像素較高,對於低光的表現,在這幾年間技術應已有所提升,猜想應可在兼顧噪訊表現的前提下提升畫質。對於「低像素高感光」的理論,其實或許不必太執著。
影像處理器
影像處理器方面,A7 IV使用了新的BIONZ XR處理器,與A7S III的相同,可帶來15+以上檔次的動態範圍。
比起A7 III的BIONZ X處理器,A7 IV的處理器速度高達8倍。
ISO
三代和四代的A7都擁有相同的ISO範圍:204,800。原生ISO範圍也相同:100-51,200。
不過A7 IV可允許你使用204,800的ISO拍攝影片,而A7 III僅允許最高至51,200。
新型功能表介面
告別了Alpha系列的「迷航介面」,A7 IV和A7S III相同的功能表分類頁面,是預料中的事,也應會是未來機種的介面。
影片規格
A7 IV提供了4K UHD XAVC S-I格式,主要亮點在於幀率可達60fps,並可使用4:2:2的採樣與10-bit的色彩。
較可惜的是在使用4K/60p時會有1.5倍的裁切,因為是由APS-C的4.8K區域進行超採樣。如果想使用全幅7K的超採樣,那就還是只有4K/30p。
高格拍攝、S&Q模式,同樣也只有原來的Full HD 120p,想想也合理,雖然稍微有些可惜,但還是建議你:別看著A7S III、然後期待著A7 IV要給你多香的規格,比起A7 III,四代算是提升不少了。
換個角度看好了,A7S III因為像素過低,是無法使用4K Super 35格式的,也就是說這是A7S III除了「價格」之外,唯一不如A7 IV的地方,就是無法使用4K Super 35模式,焦段不夠時,無法利用裁切放大倍率。所以裁切在某些時候也不見得全然是缺點。
A7 IV和A7S III一樣支援了S-Cinetone、HLG、S-Log3和S-Log2。
嚴格說起來,A7 IV的感覺有點像是介於A7 III和A7S III之間,繼承了A7S III的對焦演算性能(759點相位對焦)、無限制長度錄影、藍色峰值對焦、可拍攝直立影片、支援串流、NTSC/PAL雙錄製。
硬體方面,錄影鍵也移至了上方面板。
連拍方面仍為10fps,相較於對手的Canon R6可達到20fps,有點沒面子。不過A7 IV在緩衝方面還是有進步,以10fps速度連續拍攝830張JPG+RAW,當然啦這是壓縮的RAW,如果要拍攝原始RAW,相片連拍速度降為為5fps。
外型
A7 IV幾乎是跟著A7S III在走,採用了同樣的外型和散熱系統。
最讓人欣慰的還有與A7S III相同的全尺吋HDMI接口,說這條路是對的,別再讓人無止盡的購買Micro HDMI了…
防震
繼承自A7S III,5.5級的影像穩定系統,「主動模式」可提高拍片時的穩定性。A7 III僅有5級防震能力且無主動模式。
觀景窗
和A7R III、A9 II相同,A7 IV擁有368萬像素,更新速率達120fps、100%覆蓋率、0.78x大大倍率。比起A7 III的XGA OLED,僅有236萬像素,A7 IV解析度方面提升了許多,代表利用EVF拍片的體驗可以更好。
螢幕
A7 IV擁有一個3英吋、103萬點的LCD螢幕,並已改進了觸控體驗。
最令人開心的是採用了A7S III的可翻轉、自拍設計,跟180度的螢幕真的是該說再見了。
儲存介面
A7 III已有雙卡槽的設計,但其實只有一個採用了較高的UHS-II規格。A7 IV的雙卡槽可以像A7S III完全支援UHS-II SD或者CF Express Type A。
電池
延續前代,採用了新型的NP-FZ100電池。
其續航力,以CIPA標準,A7 IV使用螢幕時可拍攝610張照片,比A7 III的710略遜了一些,也許是採用了較快的BIONZ XR緣故。
三代和四代都支援USB-C直接供電。
WiFi
A7 III的WiFi頻率是2.4GHz,而A7 IV採用了新的5GHz,在無線傳輸效率上屬於兩種不同的時代。
價格
A7 IV定價為美金$2499,而目前A7 III的價格約在$1799左右。
A7 IV是否能重現當年A7 III的榮景? 恐怕有點困難,A7 III可說是天時地立人合的一項產品,產品的成功與否,不單只是規格性能的問題,市場策略與推出時機也牽動著行銷效益。
同類型產品比較
Sony a7 IV | Canon EOS R6 | Nikon Z6 II | Sony a7 III | |
---|---|---|---|---|
上市價格(美金) | $2499 | $2499 | $1999 | $1999 |
畫素 | 3300萬 | 2000萬 | 2400萬 | 2400萬 |
感光元件技術 | 背照式CMOS | CMOS | 背照式CMOS | 背照式CMOS |
AF 自動對焦 | 相位對焦 | 雙相素相位對焦 | 相位對焦 | 相位對焦 |
影像穩定 | 5軸 | 5軸 + 與IS鏡頭連動 | 5軸 | 5軸 |
最高連拍 | 10 fps (壓縮Raw) | 12 fps 機械快門 20 fps 電子快門 |
12 fps | 10 fps |
電子觀景窗 解析度 / 放大率 |
369萬點/0.78x | 368萬點/0.76x | 368M萬點/0.80x | 236萬點/0.78x |
觸控螢幕 | 104萬點
全方向翻轉螢幕 |
162萬點
全方向翻轉螢幕 |
210萬點
俯仰翻轉螢幕 |
92萬點
俯仰翻轉螢幕 |
頂部面板 | X | X | V | X |
錄影規格 | UHD 4K 30p (全幅) UHD 4K 60p (1.5x 裁切) |
UHD 4K 60p (1.05x 裁切) |
UHD 4K 30p (全幅) UHD 4K 60p (1.5x 裁切) |
UHD 4K 24p (全幅) UHD 4K 30p (1.2x 裁切) |
Log/HDR | S-Log2 / 3 / HLG 10-bit 內錄 |
C-Log HDR PQ 10-bit 內錄 |
N-Log HLG 10-bit (HDMI) |
S-Log2 / 3 / HLG 8-bit 內錄 |
儲存介面 | 1x CFe Type A / UHS-II SD 1x UHS-II SD |
雙 UHS-II SD | 1x CFexpress B 1x SD (UHS-II) |
1x UHS-II SD 1x UHS-I SD |
電池續航力 (CIPA) LCD/EVF | 580 / 520 | 510 / 380 | 410 / 340 | 710 / 610 |
USB充電 | Yes | Yes | Yes | Yes |
體積 | 131 x 96 x 80 mm | 138 x 98 x 88 mm | 134 x 101 x 68 mm | 127 x 96 x 74 mm |
淨重 (CIPA) | 659 g | 680 g | 675 g | 650 g |
結論
A7 IV主要和A7 III的差別,重點來說就是:
- 螢幕可翻轉
- 監看畫面體驗更好
- 4K可達60P(裁切1.5x)
- 10-bit 4:2:2 4K錄影
- S-Cinetone
- 正常的HDMI接口
- 防震更佳
對於索尼大法的信仰者,A7 IV仍是有吸引力的產物,但它的舞台被自己的前一代和A7S III給吃掉了不少。如果是我個人,可能願意多掏個兩三萬塊台幣直衝A7S III,光是10-bit 4:2:2的4K 120p就讓人義無反顧。
不過,A7 IV沒有4K/120p個人覺得是合理的,可是4K/60p不能給到全片幅,實在有點惋惜。
如果說要如何簡單描述A7 IV,那大概就是「4K主流時代,專業動態攝影師的入門機」,也就是說:A7 III當年其實創造出了一個「專業基本門檻」,而A7 IV的規格,也確實符合了現在專業的基本4K作業要求。但若不是要拿來掙錢,或許A7C才是不少觀望的人,更適合的選項。
對於非索尼信徒,可以重新評估Canon R6、Nikon Z6 II或是S1,性價比值得比較一下。A7 IV打的是現有E接環族群,但對於還在猶豫品牌/系統的人,A7 IV恐怕無法再像前一代為SONY攻下新的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