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到A7R V發表之後,SONY那邊問說不知我有沒有興趣試一下? 畢竟我的內容都是比較傾向動態錄影為主的分享,可能不見得有興趣。
還沒等我回答,窗口又說:不過這台A7R V也算是Hybrid的機種,也許我還是會有興趣。我就想,其實過往都是:A7R先行,A7S完善。記得當A7R II發表的時候,當時對於全幅相機可以內錄4K的興奮感,現在都忘不了。
S總是可以給大家驚喜,但不少改良其實從R系列就可看到,或者說預測得到,所以我就借來玩了幾天。
可直接看影片分享,下方也有文字的分享。
雙棲機種?!
“Hybrid”其實就是混和動力的意思,在這裡指的就是拍照+錄影,可以說SONY也是主打它是一台超高畫素的「雙棲設備」。是說Hybrid給我試,就像給我一台油電車,但我只會用油開,或者說在我手中他等同於一台「輕油電」。所以,下面會比較以「動態拍攝」的角度來評論,如果你要聽我講它拍照的功能的話,還是會建議你看其他平面攝影師的分享。
雙棲不雙棲,我是覺得不用硬撐,對它的動態性能抱持期待是不切實際的,拍照就好好拍照。你要好好拍影片就不可能會選它,但就像前面說的,我想要用R來看一下黑科技的進度到哪了,也就是說,或許可以預測未來A7S第四代發佈時會有哪些能力。
8K畫質的代價?
A7R V使用和上一代相同的感光元件,6100萬畫素,因為處理器效能提升,所以能夠輸出8K的25P錄影(PAL模式下,切到NTSC模式會變成只有24)。沒有30P有些可惜,如果真的需要8K 30P,只能上A1來彌補這5幀的差距,合理懷疑這是為了保護A1的尊嚴。
相較於對手Canon R5的規格可以拍攝無裁切8K 30p RAW,A7R V僅可拍攝8K 25p 4:2:0 10-bit,且會有1.2倍的裁切,就品質上而言偏弱,但採用了HEVC編碼,壓縮雖會導致品質稍差,但就容量消耗來說,也不見得會是劣勢,易用度、方便性會較高。說到這個,大家一直都以為SONY狠狠的把對手甩在後頭,其實在這個看不到、比較少人注意的「高畫素機型錄影性能」領域,競爭也是挺激烈的,當然啦動態在這些機型上並不是重點,所以本來這些就算是多的,這邊提出來給大家參考一下就是了。
8K影片雖然看起來很爽,但不管是哪個品牌,官方只會告訴你它的畫質高、可以裁切、可以重新構圖,實際上卻少提到這個嚴重的「果凍效應」問題,A7R V的也不例外。
畢竟8K以目前而言,仍是相當前端的規格,消費級市場的成熟度尚嫌不足。如果你真拿它來拍8K影片的話,主題要慎選,應盡量避開各種直線、規率型的物件、快速移動的物體。還不是運鏡激烈才會有這種問題,恐怕是連你手持時都容易成問題。
但是如果你是定卡的畫面,可能是一些自然風景攝影,那8K影片肯定會是滿意的,這個沒話講。A7R V一旦切為4K模式拍攝,就不必太擔心果凍的問題,又或者說,這個問題的程度和大部份其它的相機接近,有,但不算嚴重。
此外4K最高只支援到60P,想要用120P的話要改用1080p。所以追求4K高格數的人,請別抱有錯誤的期待。
裁切不見得是壞事?
裁切方面,8K和4K 60P都會有1.2倍的視角裁切,4k30P才能擁有完整的全幅視角。
當你將它切換到super35的格式、並使用4K30P時,此時會是使用畫面中央的6.2K進行超採樣,所以這時4K畫質反而會是精細的,銳利度僅次於8K。
又一不能明說的雙原生ISO?
R系列的優勢就是高畫素高解析,但罩門也是高畫素伴隨而來的「噪訊」。如果曝光不足,其中偏暗的區塊,到了ISO 6400時,可能會讓你的畫面完全不能用。
也許是因為平時都是用A7S,所以實在難以習慣。當然啦,跟A7S III比較,肯定天差地,尤其在12800(A7S III的高原生ISO)的時候,兩者基本低光沒什麼比較的意義。不過還是要強調一下,ISO是一個相對值啦,你的畫面曝光足夠的時候,解像壓力小,噪訊自然也不會那麼可怕,「高ISO到底能不能用?」還是要看你的畫面本身的明暗分佈比例。
那A7R V在Slog-3的狀態下,仔細觀察,就會發現ISO 從2000跳到2500時會發生噪點瞬間收斂的現象,到底是原生增益還是另外的降噪機制,原廠也沒有特別說明,這個現象給大家參考看看。可能你用Slog-3時,最好避開ISO 1600或是2000。
防震讓影片老大也汗顏
8級防手震,這個也是呼應對手的R5,那因為我手邊只有顆24-70和24-105是Sony原廠的,就將就105mm感受一下。
說實在的,拍攝影片時,使用標準防手震時,和A7S III相較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
但是,影片可以開啟「積極防手震」(僅支援4K模式)。開啟之後,便能明顯能感受到8級防手震的加持,而且「超級有感」。沒有帶穩定器的時候,可以很有效發揮作用,對於移動的影片拍攝十分有利,在105mm端和A7S III的5.5級防震比較,明顯要強許多。當然啦,以目前的防震性能來說,還不到可以「取代穩定器」的程度,但肯定是有明顯進步的。
AI對焦:聰明的傻瓜
對焦也是這次的重點,早期比的是誰快、誰咬得緊,後來比的是誰「準」,現在比的是誰「聰明」,也就是這個「AI深度學習」。
除了可以設定是要對動物、車、飛機、人…等等。對我個人來說:自動對焦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人被遮擋、或是人頭消失時,焦就跑了。A7R V的AI對焦,在對焦時,竟然還可以用軀幹去對焦,真的讓人很驚艷,許願一下:希望未來AI對焦還能去模擬跟焦師的手感。
A7S IV 以後的標配?
A7R V何以證明自己是「雙棲」? 既然沒有拍片機的「感光」,至少功能要給足吧? 像是對焦圖呀、對焦輔助、呼吸補償…等等這些新功能,也都在A7R V上出現了,看來這些都會是以後全幅Alpha的標配。
還有「快門自動偵測」,針對永遠排除不了的燈光閃爍問題,可以讓機器自動掃瞄,以後拍到閃爍的燈號,真的不能再怪相機。
影片模式下也可以像FX3一樣,使用更乾淨的畫面、把資訊推到上下、同時也支援觸控向上滑以叫出快速功能表。
再來就是螢幕,也是這次最大的亮點之一,這個真的是有打到動態攝影師的心坎裡,意圖讓人放棄購買A7S III、直接開始期待下一代。
四軸翻轉螢幕,可以完全不會卡到線,不管是監聽孔還是HDMI輸出,這是很多人在使用相機拍片時的痛點。
是說如果螢幕可以再往側邊延伸,那就更好了,這對於很多那種:走HDMI訊號、自拍直播的人,應該會更貼心。不然線材在自拍時還是會擋到螢幕。不過說實在的,已經十足優秀了。
A7R V的雙棲定位?
我一直覺得討論這類機子是否能勝任動態作業,是個很見仁見智的問題,也許有些人覺得壓根就沒有討論的意義。
說白話,如果你是要拍影片為主的話,除非需要大量8K素材,不然不可能推薦你這一台機子。
但如果你平常就是需要拍高畫素相片、有印刷出圖的需求,那我覺得選擇這台機器、在拍照之餘,它確實還是可以兼顧額外的影片拍攝,也就是說在有小部份動態需求時,可以起到不少的加分作用。
原本以為就定位上來說,我認為A7R系列都是8分靜態、2分動態,但就第五代實際用下來,我覺得它的動態性能佔比可以提高到3分。
還是得強調一下:如果你除了高畫素需求之外,影片也有「專業級」的需求,該知道「高畫素」和「動態錄影」這兩個東西,在現階段、尤其在這些相機產品上,終究還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狀態。A7R 除了需要足夠的光線,在果凍問題或是幀率的彈性上,捨掉8k先不說,你不可能期待它在拍片時,能跟那些定位在拍片的機器有著的一樣的表現,又或者說:你用它拍片時,必須多花心思去避開這些弱點,比如架腳架、多補光…等等。
至於拍照的性能規格,你可以去參考其他平面攝影師的評測,我相信它是絕對讓你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