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階單眼=練功好機器

時代在改變,今天平價的單眼,也能帶來令人流口水的品質,但觀眾的眼睛可能比你想的還要尖銳,就著SONY強大無反的家族而言,APS-C機和全幅機,究竟落差在哪裡? 非全幅機該更注意些什麼?

對入門的新手攝影來講,購入APS-C或Micro43的設備是很適合的,如Canon xxD和SONY A6xxx系列,一方面價格適中,一方面可體驗到專業的基本性能。

然而中階機種,因為感光元件尺吋較小、處理器較弱,需要費更多心思去彌補性能上的不足,高階機種則可以靠自身的性能去cover不少問題。如果一開始就入手高階機種,各種性能上的優勢你只會覺得理所當然,反言之,一開始購入中階機種反而是學習克服問題的好時機,將來拿到更好的機子時,你的基本功力會更紥實。

全幅 > APS-C > M4/3 > 1吋…,算是基本的常識,感光元件大小會影響到:進光量、視角(FOV),當然還有色彩精細度。今天要針對非全幅單眼的罩門:低光和果凍,找出克服的方案,或是儘可能的避免。

各種感應器尺吋的對比,全幅以下皆以APS-C和M43系統為主

 

 

問題一:低光影響畫質與自動對焦

較小感應器進光量不足,在光線較欠缺的環境下,必需提高ISO感光度,處理器的等級也無法完美處理細節,導致後製時才發現暗部的畫質慘不忍賭,此外拍攝時也會因光線的不足而難以發揮該有的自動追焦性能,以上正是許多使用者渴望全幅機的主因。

✓ 解決方案

  1. 加強光源:盡可能於室外或光線更好的環境拍攝,如果無法,就要在燈光設備上下一些功夫,多一點光源,自然就少一些噪點。拍攝紀錄片時,即使一盞機頂燈,光線銳利總比雜訊配飯吃好多了。
  2. 使用大光圈鏡頭:儘可能使用大光圈的鏡頭補強進光量不足的問題,預算有限時,可以從較入門型的二手大光圈定焦鏡買起,雖然換鏡頭較麻煩,但一顆F4的變焦鏡與F1.8的定焦鏡,後者雖機動性低,卻可以拯救你的畫質災難。
  3. 使用較慢快門:當拍攝的快門速度降至1/30秒或更低時,雖然在動態殘影上會較嚴重,但對於較靜態的內容,犧牲快門數來換取較長時間的進光量還是值得的。
  4. 減焦環:將全幅的成象(包含進光量)藉由減焦的方式投射給較小的感應器,在光線不足的情下也是一個解決的方式,只是減焦環並不便宜,如果鏡頭非全幅也失去意義。
  5. 後期做黑色校正:暗部地方因為處理器獲得的資訊不足,處理器解像後產生了不少的雜訊,尤其在使用LOG色彩拍攝時,暗部雜訊特別嚴重。在後製時針對低光部份去入降低曝光值,可有效降低雜訊。(參考Crush the Blacks,真正的黑,就該最黑)

 

問題二:果凍現象

在拍攝長焦段、或拍攝畫面中有垂直線的物體時,因非全域快的CCD,感光元件的單次資訊是逐行傳導給處理器,所以前後兩者的效能都不如全幅機種來得高,所以容易產生果凍現象。

雖說感光元件面積越大傳導效率理當越差,但全幅單眼的傳導速度與效能通常會比較高階,但此說法僅適用於單眼,如果是專業攝影機的話,絕不能以感光元件尺吋來判斷機身性能唷。

左為靜態拍攝時的景像,右為快速往右平移(pan)所產生的果凍現象

✓ 解決方案

  1. 避免畫面劇烈變化:拍攝垂直線物體時,避免太劇烈的晃動。長焦段鏡頭不適合用手持,也不適合做變化大的水平運鏡,建議改由腳架代替手持。
  2. 後製裁切放大:將鏡頭焦段縮短,比如200mm的鏡位改用100mm並以4K格式拍攝,回來再裁切為1080P,即有200mm的視角,可減少因感光元件過大、資訊傳導不及而產生的果凍。(此方法效果會因機而異,部份切換為4K格式的單眼可能反而導致果凍現象更嚴重。另外,不同機型在切換4K格式時已會產生裁切視角,需自行判斷焦段。)
  3. 使用較慢快門:讓動態一定程度的模糊,對於過度銳利的果凍效應也會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結論

感光元件大小和處理器性能不見得100%成正比,高階的super35機種,其解像力和處理器能力仍遠超過入門級全幅機種。

即使只有APS-C或Micro43的設備,想辦法避開或解決以上的問題,你的作品就不會有太多”破綻”。

專業能力及態度比設備更重要,越來越強大的功能+越來越便宜的機身,是未來的趨勢,在那之前,先瞭解自己手中工具的性能和罩門,否則別人拿GoPro都比自己強。

分享這篇文章
Jackson Lin
Jackson Lin
文章: 456

發表迴響

0
    0
    您的購物車
      計算運費
      套用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