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5D Mark III上市後,平面攝影產品開始搶攻動態攝影的市場,現多數人習慣用單眼錄影,全都是拜當年5D3所賜。
SONY Alpha系列的堀起,不少族群陸續跳槽,當年的5D3不是脫手、就是重回平面繼續累積快門數,再不然就是躺在防潮箱當神主牌。
當我們逐漸遺忘5D3的同時,邪惡的靭體網站Magic Lantern(簡稱ML)還在對它進行殘酷的壓榨,根本就是相機界的超頻達人,幾天前傳出驚人的消息:實驗中的新靭體可讓5D3達到4K 24p錄影的能力。
新靭體提供以下可支援的格式,並可提供下載參與實驗試用:
- 1920×960 @ 50p (1:1 裁切 或 3×3 像素合併)
- 1920×800 @ 60p (同上)
- 1920×1080 @ 45p and 48p (3×3 像素合併)
- 1920×1920 @ 24p (1:1 正方形裁切)
- 3072×1920 @ 24p (1:1 裁切)
- 3840×1600 @ 24p (1:1 裁切)
- 4096×2560 @ 12.5p (1:1 裁切)
- 4096×1440 @ 25p (1:1 裁切)
- Full-resolution LiveView: 5796×3870 at 7.4 fps (捲簾式快門,速度128ms)
雖然這次的”4k”,不是我們常見的3840×2160,但對於喜歡使用電影比例的使用者,3840×1600其實還算是挺不錯用的。
“1:1裁切”的意思是:以該格式錄影時無法使用完整的全幅感光元件,因內置的編碼器無力處理整片感光元件的數據,所以裁切後大約會是super35的視角,別覺得難過,5D Mark IV在錄製4K時也不過如此。”3×3 像素合併”的意思就是仍使用全幅的視角,但感光元件傳回的9個畫素(垂直3 x 水平3)將會合併為一個畫素,所以1:1和3×3的解析度相同,但視角不同。
順帶一提,ML的14-bit無損色彩格式也是眾所關注,較高的色彩位元反而可以減少檔案的大小(參閱色彩位元)且增加動態範圍。
ML表示這次4K的靭體目前還在實驗與測試階段,個人建議等待較穩定的版本出現後再進行刷機,即使現在已開放下載,仍強烈建議別用此版本進行重要的拍攝作業,可能會有過溫、當機、錄影無法持久或Bug,畢竟5D3的寫入能力最高也只有100MB/s,對於高流量的格式是不夠用的。此外還有刷機的風險存在,如果你的機器仍在保固日期內,使用此靭體會讓您的保固失效。
以下是5D3使用較早ML版本刷機後的10bit 3.8K Raw測試影片,可以看看過癮一下:
好笑的是,當4/1此消息傳出時,大家將其視為誇張的愚人節玩笑,當有人認真的深入瞭解時,才發現ML是認真的。玩笑大家都敢開,最狂的是開了個誇張的玩笑,還真的做到了。
消息一出令大家十分興奮,但也不建議大家太過認真的看待這件事情,玩玩就好,不適合拿來做太正式的工作,畢竟在穩定性、可靠性和品質上,即使硬體可以發揮到這個程度,原廠不這麼做還是有道理的,今天跟大家分享,只是提醒各位動態攝影:偶爾還是要關愛一下一代神機ㄧ5D3。
靭體下載連結,請點此。
請問您的5d3的韌體版本是?我的用1.2.3似乎沒這功能…
是Magic Lantern的韌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