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有多強? Panasonic S1H 動態範圍+雙原生ISO+果凍效應測試

們終於可以看到 Cinema 5D 針對 Panasonic S1H 所作的深度測試。測試範圍由不同的幀率、解析度到全片幅、Super 35mm 模式下的不同結果等等,這是一段非常漫長的過程。準備好開始這場測試馬拉松了嗎?讓我們接著閱讀下去…

 

 

以下為 Gunther Machu 自述:

等待這天的到來已經有好一段時間,現在終於有機會可以對這台 Panasonic S1H 做更深度、完整的測試。不久前我賣掉了 A7SII,並等待它的後繼機種 A7S III 發表,但是這個等待的過程實在是太過漫長,以至於我現在已經等得有點不耐煩…而這台 Panasonic S1H 會不會成為這漫長等待最終的解答呢?

 

防雷警告!

我們測試得到的結果真的非常驚人,Panasonic S1H 是我們所有測試過的相機當中「第一台」在兩個原生 ISO 值狀態下皆擁有「幾乎相同動態範圍」的相機。接下來我將跟你們分享大部分的測試細節,所以做好心理準備這會是一篇篇幅不短的文章,關於這點我在這邊先跟各位道歉…

根據我的同事 Nino, Jeff 以及 Johnnie 的描述,當初 Panasonic 在設計 S1H 時,是以「錄影規格」為優先開發重點的相機。我甚至曾經期待它會出現可以內錄 ProRes 的選項,不過很可惜目前這個夢想就讓我們繼續期待下去吧!(不過還是要澄清一下,Panasonic 以及 Atomos 正在合作開發給 Atomos Ninja V 的 5.9K ProRes RAW 輸出選項)(請參考:ProRes RAW,改變影音人的生活)

不過想也知道,這麼厲害的規格伴隨的就是不低的售價,它的性能究竟對不對得起它的價格呢?

 

為了幫助你閱讀這篇文章,本文將分成以下幾個部分做測試:

  • 全片幅 6K, 5.9K, and 4K DCI 在 ISO 640 V-Log 下的動態範圍測試結果
  • 全片幅 6K, 5.9K, and 4K DCI 在 ISO 4000 V-Log 下的動態範圍測試結果
  • 全片幅以及 Super 35mm模式下 6K, 5.9K, and 4K DCI 的果凍效應測試結果
  • 總結

 

那麼就讓我們開始吧!

 

Panasonic S1H 的動態範圍測試

如同這篇文章一開始所提到的,S1H 所擁有的不同解析度、編碼、幀率、才切與否的組合真的太多,而且這台相機還有著雙原生 ISO 的選項(V-Log 下 ISO 640/IOS 4000)。所以我會專門鎖定幾個重點區域做測試:全片幅/Super35mm 模式下的 6K 3:2, 5.9K 16:9, 4K DCI 以及 24p, 30p, 60p.

 

ISO 640 V-Log 6K 3:2模式(5952×3968)5.9K 16:9模式 (5888×3312)動態範圍測試結果

第一個令人驚訝的點:

在 6K 3:2模式 (5952×3968)、 5.9K 16:9模式 (5888×3312)下,以色彩管理軟體 IMATEST 在 SNR 值=2(訊號雜訊比)的情形下測得的動態範圍為12.7檔。這是我們有史以來所測試過第二高的數據,僅僅排在 ARRI Alexa 之後(14檔)。

 

看看由 IMATEST 測試所得出來的示波圖可以確認,在噪訊本底(Noise Floor)上大約有接近13檔的動態範圍。至於這次測試的 6K 3:2以及5.9K 16:9影片編碼是採用機器預設的 H.265(HEVC) 4:2:0 10bit,以及大約 200mb/s 的碼率(我實際測出來大約180mb/s)。

 

全片幅、ISO 640 V-Log 4K DCI (4096×2160)動態範圍測試結果:

接下來的是 4K DCI (4096×2160)在全片幅模式下的測試結果。很有趣的是動態範圍反而稍微下降到12.3檔,這算是滿令我出乎意料的結果,因為我原本認為以 S1H 的 6K 感應器在拍攝 4K 時檔案應該會有更好一些的噪訊、動態範圍表現。

 

再來看看一樣由 IMATEST 所測得的、在4K DCI (4096×2160)全片幅模式下的噪訊以及動態範圍表現(上圖的第三張圖表、下方的第一張示波圖),很明顯的可以發現噪訊較剛剛更為明顯。

4K DCI 模式與6K、5.9K模式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使用的編碼的不同,4K DCI使用的是H.264 4:2:2 10bit,而示波圖顯示的是大約 420mb/s 的碼率。

 

到底為何少了0.4檔的動態範圍?

首先,就拿 6K 以及 5.9K 來說,測試時使用的是預設 H.265、180mb/s,這對於 6K 10bit 的影像來說其實並不寬裕。而如果拿 5.9K 16:9 (1950萬像素) 對比 4K DCI (880萬像素),前者有著2.2倍的像素量需要處理,這相當於在 4K 模式下以 H.265 4:2:0 180mb/s 對比 H.264 4:2:2 420mb/s。這樣有辦法處理較難處理的雜訊嗎?不過我並沒有在暗處細節看到任何類似方塊的格子,所以就我個人而言看起來差異不大。

 

再者,我們可以看到在 6K 5.9K 的拍攝模式下較 4K DCI 的畫面噪訊更少。就我個人的推測,會不會有某種內建的降噪模式來處理這較低碼率的 H.265 影像呢?而全片幅模式下的 4K DCI 會是更接近感光元件的「原生輸出」影像嗎?

 

第三點,在規格表上有提到使用低通濾鏡來降低摩爾紋,那會不會正是 6K 時的影像,在像素的邊緣較不銳利、而間接導致噪訊看起來降低了的原因呢?在我們即將看到的 ISO 4000 測試結果裡可以看到的確有著0.1檔的差異,但這還是無法解釋我們看到的0.4檔差異。

如果比較 S1H 4K DCI、S1 UHD 的結果,我們會得到兩個非常相近的結果:S1H 12.3檔、S1 12.2檔(SNR=2的測試條件下)

 

那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將 ISO 提升到第二個原生 ISO 值,也就是 ISO 4000

 

ISO4000 V-Log 6K 3:2 模式 (5952×3968)5.9K 16:9 模式 (5888×3312) 下動態範圍測試結果

第二個令人驚訝的測試結果是:即使是在 ISO 4000 的測試環境之下,動態範圍僅僅下降了0.4檔。可以看到以下的 IMATEST 測試結果。之前在 ISO 640 時測試到的動態範圍為12.7檔,現在 ISO 4000時為12.3檔,一樣都是在 6K、5.9K 全片幅模式下測試。

 

由以下的示波圖可以明顯地確認至少看到12檔以上的動態範圍(即使要說它擁有13檔我都覺得看起來頗為合理)。

 

全片幅下 ISO 4000 V-Log 4K DCI (4096×2160)動態範圍測試結果

另一個令人驚訝的點:4K DCI 模式下可以達到12.2檔的動態範圍,幾乎跟在6K、5.9K時的動態範圍測試結果差不多。不過更令人驚艷的,是在4K DCI ISO 640以及 ISO 4000下測試出來的動態範圍結果幾乎一致,只有0.1檔的差距。

 

另一個有趣的觀察則是:在全片幅 ISO 4000/V-Log 模式下,6K、5.9K的動態範圍表現就跟4K DCI 差不多了(只有0.1檔差距);剛剛提到的在 ISO 640 動態範圍測試出現的降噪情況,似乎變得沒那麼明顯。這些細微差距幾乎可以歸因於低通濾鏡,造成部份噪點變得更加不明顯。

 

Panasonic S1H 果凍效應測試

我們測試時使用的是一盞 300Hz 的頻閃燈,因為它會因為 CMOS 感光元件由上而下讀取像素的緣故,會自然造成畫面中出現黑色以及灰色的長條狀影子。每組黑、灰色長條相當於3.3毫秒的果凍效應。

我們直接由果凍效應最明顯的例子開始,在6K 3:2 的模式下應該會有最明顯的果凍效應,因為每一幀畫面由上到下感光元件都必須讀取3968個垂直像素,以23.98 fps的幀率測試得到的結果是,總共產生29.7毫秒的果凍效應。

這已經算是滿嚴重的果凍效應,因為通常果凍效應透過感應器的五軸穩定已經可以減緩許多,但是前提是手持拍攝時必須要非常緩慢的移動。

而以5.9K 16:9 23.98 fps 的模式下測試出來的果凍效應為24.8毫秒,29.98 fps 則為稍微好一點的21毫秒。對於全片幅感應器來說算是滿平均的表現。而以23.98 fps 來說,S1對於果凍效應的表現反而比 S1H 好上一些些( UHD、25 fps 時22毫秒)。

 

在全片幅4K DCI 時,測試出來的果凍效應結果為24.2毫秒,比剛才的測試稍微好上一些些。可以看看以下的圖片。

 

在 Super 35mm 模式下,4K DCI、23.98 fps /59.94 fps 的果凍效應測試結果為13.9毫秒,這個數字才是理想中的數字;但 S1在這項測試中仍然比 S1H 好,結果為10.4毫秒(25 fps 下)。

 

 

測試總結

好的現在你已經成功地看完著這篇文章大部分的內容,以下這個圖表就是我對不同模式以及 ISO 下的測試結果。

 

總而言之,測試結果還是令人非常訝異,S1H 動態範圍的表現真的是太出色了。Panasonic 方面宣稱在以 SNR=1 的測試條件下得到的動態範圍為14檔;而即使我們使用了較為嚴格的 SNR=2 測試,也的確證明了 S1H 擁有12.7檔的動態範圍的實力

此外,S1H 的雙原生 ISO(ISO 640/ISO 4000)在我們以4K DCI 模式測試之後,兩個 ISO 值也得到了幾乎一樣的動態範圍結果,這也就意味著你在使用高 ISO 拍攝時可以心無旁騖的拍攝。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S1H 在所有模式下的果凍效應都比 S1 還要嚴重,在全片幅模式下高約13%;Super 35mm 模式下高約 33%。

所以到頭來美金$4000元的 S1H 相對於美金$2500元的 S1 有值回票價嗎?(S1 升級 V-Log 還要額外支付美金$200元)

當然,如果你在找尋的是一台經由 Netflix 認證的相機,那答案絕對是值得的。

 

edelkrone SliderONE Light 手動滑軌

 

原文出處:Cinema5D

分享這篇文章

發表迴響

0
    0
    您的購物車
      計算運費
      套用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