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單機攝影師,可能對「無線圖傳」較陌生。如果你跑過較大型片場或ENG/EFP,應該就很熟悉了。
沒錯,以晚說到「圖傳」,沒有個幾兩銀子,是不太敢會去「擁有」的,除非有業主、導演或劇組人員監看需求,才會去租借。隨著這幾年的科技進步,除了發展出更優良的傳輸品質,成本上也可以cost down。
早在之前就注意過Hollyland這個圖傳品牌了,這次拿到了Mars 400s,表面上是個簡單的測試,卻也在見證時代的進步。
專業十足的「基本款」
以旗下「消費級」的產品來說,最近Hollyland又推出了Mars X,不過就職業攝影師或小型工作室而言,監看時應該還是會偏好使用專門螢幕來監看,而非手機或平板。
我個人認為400s其實不太完全算是消費級產品,實際上是可以滿足不少職業需求的。只是一開始上官網,在Professional的分類下找不到400s,才發現Mars系列的產品屬消費級。
雙天線設計,乍看之下像對講機,金屬的外殼,多少有機身散熱的考量。簡潔的機身接口與按鈕設計,外型上並不須要特別介紹。
套組為一發一收,可以另外再加一支接收器變成一發二收,此外可以再外加三台智慧型裝置,一共可提供五組監看。
通常會習慣把具備SDI接口的設備定位為「高階」,其實就400s的定位和價格,有SDI接口對我來說是還挺意外的。但我還是認為此產品所對應的用戶群,仍是以HDMI為主、SDI為輔。真的以SDI為主作業的團隊,應該在一開始就會選擇更高階的專業級圖傳。
看到Type-C接口一開始還算興奮,可惜不能拿來供電,僅能作為連接OTG更新韌體之用,是說給了這麼帥氣又潮的介面只能拿來更新似乎有點可惜。
簡單的按鍵與操作方式,最重要的大家最在意的中文介面。是說圖傳也沒什麼複雜的功能,用英文也不會那麼痛苦吧?!
到底是要走多遠?
400s表定傳輸距離400ft(121.9公尺)以上,這個「以上」能「上」多少,跟環境有直接的關係,只是我沒想過可以上到這個程度。
測試400s時使用的是FS5 II,除了一位攝影師跟拍,另外多了一位幫手幫我顧攝影機,畢竟要走個1百多米遠,還是有點距離,免得來個不安好心的識貨賊把機器抱走,我就得去賣腎了。
總共走了270米才開始有掉幀的現像,幾乎是原廠標示的規格兩倍至三倍之間。雖然說實際會需要如此遠的傳輸距離,除了拍攝追逐或遼闊空間的戲碼以外,其實也不太需要,但這個穩定度,至少可以不必擔心一般情況下易斷訊,畢竟以前使用過2.4Ghz頻段的圖傳,留下了不少陰影。
數位的東西,相較類比複雜得多,一旦發生了「斷訊」,回到接收範圍後能否立即恢復,其實很重要。經過測試之後也是沒問題的,一旦完全斷訊,只要再往回走幾步,影像就立即恢復。
測試期間,比較小嘔一下的是:每次開機都得等30秒左右,發射器與接收器才能開始傳輸。所以如果拍片中途停機,要再開機時,都得等上一陣子。
手機累格比預期好
手機安裝程式”HollyView”、Wi-Fi連線到400s,接著掃瞄發射器背後的QR Code(只需掃一次之後就可自動),就可以進行連線。
沒想到App的監看品質出乎意料之外的好,也許是因為我在此之前都是用那種相機的App遙控,真的就是那種用了就可以丟掉的程度。而Mars 400s連接手機的累格程度實在比我想像中的好許多,只是究竟有多少沒有實際算,感受上大概100ms~200ms吧,畢竟如果要低延遲的話還是直接拿接收器接螢幕肯定最理想。App的監看功能較適用於現場次要的監看需求,譬如化粧師、道具美術組、燈光組之類的角色。
實測手機的最大傳輸距離大概是70米上下,也沒什麼好挑剔的了,總不能拿400s接收器來比較吧,手機是無辜的呀。
是說App可以錄影或截圖,但畫質明顯有經過壓縮,研究了一下大概每秒8m~10m上下吧,如果發生了忘記帶記憶戶卡的悲劇,又怕被罵,可以偷工減料的頂一下,是說這種悲劇會發生也實在太扯。
接近滿分的消費級產品
為何不是滿分,而是「接近」滿分? 我想實際使用上的缺點大概就兩個,其它都勘稱完美。
一個就是風扇聲稍大,尤其遇到熱天恐怕會全速散熱,雖未遇過熱當,但恐影響收音。在運算能力就是王道的當下,風扇高速運轉是必然的代價,對於機頭麥的使用者來說可能要注意這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則是開機後要等約半分鐘,發射和接收兩端才能連線,如果在片場roll到一半圖傳沒電,在大伙兒面前換電池恐怕會有些汗顏。
不過以上兩個問題倒也不是什麼需要擔心的事,收音端想辦法避開、在重要時段選用充飽電或外接DC電源即可,not a big deal。
滿足心理的貼心小功能
影像傳輸模式有三種:延遲優先模式、畫質優先模式、平衡模式,其實你問我現在在哪個模式,從影像上也判斷不出來。但對於技術控來說,這些模式的選擇,或許提供了一些彈性,雖然對我而言心理成份影響居多。
倒是像智能選頻,個人覺得是個不錯的功能,直接在一開始掃瞄並避開被佔用的頻道。
最純粹的監看需求
400s為何定位在消費級,主要是因為專業用戶還有一些更進階的需求,如超即時的跟焦、Timecode、遠端遙控、零延遲,甚或是更長的傳輸距離、更高品質的圖像…等,一旦有這些需求,那就得直上Hollyland Cosmo 600,意即「該噴的鈔票還是得噴」。
有個規格上的小差異,但也是技術控該知道的,就是400s採用的是5G WiFi的頻段,受到無線網路干擾的機率偏高,尤其是在城市裡。而600採用的則是稍高的5.1GHz~5.9GHz的頻段,受干擾的機率相對低。
不過就著「監看」本身,400s我想已能滿足八成以上的需求。換句話說,400s和600的差異對多數人來說差異並不大。
如果導演和攝助同時需監看,還是建議購買單一套組後加購一支接收器,其餘人員可以善加利用iPad監看。
對於一般小團隊或攝影小白,建議可先從Mars 400s入手,即使哪天你升級到更高階的圖傳,400s還是可以作為不錯的輔助工具。
購買連結: HOLLYLAND MARS 400S 高清無線圖傳
購買連結: HOLLYLAND MARS 400S 高清無線圖傳
Hollyland 經銷據點: http://www.hollyland-tech.com/where-to-buy/
Hollyland 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ollylandTaiwan/
https://www.facebook.com/HollylandTech/
Hollyland FB 使用者交流群: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hollylandtech/
本篇內容由Hollyland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