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LR 確認終將出局? 無反不僅只是「拿掉反光鏡」

反系統,是否在不久的未來,將成為時代的眼淚?

 

很多人都會說「早就該這樣了。」但對於我們一般使用者來說,簡單兩三句話帶過,想換系統就像快艇轉彎一樣。對於這些大廠,要放棄這條耕耘數十年的規格,有如航空母艦更改航線,是個大工程,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大公司不會輕易說死。

 

「無反趨勢」乍看之下,是相機設計的改良,但實際上造就的,是「鏡頭革命」。

先說到Sony,算是第一個成功由「無反」取代「單反」的品牌,當然一方面也是因為原本的單反產品線並不是很成功,使得投入無反開發時,完全不戀棧單反市場,這也造就了後來的絕世大反攻。

而Nikon也同樣傾全力投注在Z系統的開發。

Canon CEO 稱:下一款Canon旗艦級單反「可能」就是DSLR的「絕響」,該品牌甚至已經不再為EF生產新鏡頭,接下來將要把資源挹注在無反光鏡相機的EOS R系統開發。

 

相機系統的生態,正在經歷一場天翻地覆的變化,鏡頭也同樣歷經著劇烈的過渡時期。

 

20世紀末~本世紀初:反光鏡的天下

在上一世紀,戰後開始流行了測距儀的鏡頭相機,之後又漸漸被SLR相機所取代,也就是利用反射鏡片幫助取景,同時配合快門的做動。一直到數位化之後的DSLR,都是使用這個方式進行快門運動,眾皆熟悉的Canon EF都是這種系統。

 

數位化的到來造成了極大產業的劇變,自從Canon 5D的誕生,照片和影片的界線已消失,就連現今的哈蘇中片幅機種也能拍攝影片,這個演變很大一部份也是要歸功於電子感光元件的特性。

而單反相機在訴求「輕便小巧」時,所遇到的研發瓶頸與挑戰,一直都是反光鏡的運動空間。既然電子感光元件可採用電子快門,那反光鏡便逐漸失去它的必要性。

單反系統剖面圖,可見相機一大部份空間都被反光鏡的活動所佔用。來源:Martin Vorel

 

無反光鏡的系統儼然成為了平面和動態攝影的共同未來,鏡頭的設計正在快速演變,未來已不再需要任何旋轉或機械式快門。

 

拿掉了反光鏡片,鏡頭整體體積縮小,Canon的新卡口RF,在鏡後距(或「法蘭距」,鏡頭的最後一枚鏡片與感光元件的距離)僅需要20mm,原單反系統的EF則為44mm。

Nikon的單反F卡口為46.5mm,無反Z系統僅需16mm。

就連是ARRI也縮減了原PL卡口鏡後距,也就是LPL卡口。

 

無反乃今兵家必爭之地

更短的鏡後距及較大的口徑,提供了廠商在開發光學產品時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更直接的光線映射、更少的光線衰減以及變形問題。Nikon的Nikkor Z 58mm f/0.95全片幅鏡頭,就是最佳受惠例證。

如今市場上,無反的鏡頭正在快速的增加中。

若說現今這些無反的鏡頭有什麼缺點,那大概就是無法相容於舊型的單反機身,不僅是功能上,主要的光學結構、鏡後距也已不同。例如:想要拿5D來接上RF鏡頭是沒有辦法的。

 

SLR/DSLR鏡頭何去何從?

承上,若硬要說無反鏡頭有什麼缺點,現階段大概就是「價格貴」,當然,做工更精緻、光學品質也提升、對焦也更優異。不過,此時回過頭去看單反鏡頭,價格則是逐漸下調。

所以,不少人選擇升級至無反光鏡相機,但仍使用轉接環搭配著舊型的單反鏡頭拍攝,畢竟單反鏡頭的質量,以當今的電影規格而言,仍是相當優秀。而這個方法也成為了不少製作公司節省成本的手段之一。

所以這些反光鏡時代的鏡頭,撇開功能、對焦或是體積…等考量,單論「光學品質」,在未來十年之內,還是大有可為的。

 

嚴格說起來,單反鏡頭可以生存得更久一些,但大環境對於單反機身則是不利的,以影片規格來說,單反機子的發展也許就在4K止步了。

不管是單反相機或是單反鏡頭,走進歷史是早晚問題,或是逐漸以「紀念」或「經典收藏」之姿繼續存在。

 

edelkrone SliderONE Light 手動滑軌

 

分享這篇文章
Jackson Lin
Jackson Lin
文章: 456

發表迴響

0
    0
    您的購物車
      計算運費
      套用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