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電影院所看的電影,大部份都是由電影鏡頭所拍攝的,而這些鏡頭也幾乎都是採用時手動對焦來拍攝…
即使自動對焦(AF)的技術日新月異,還成了人們在選購相機時所在意的重點之一,但手動對焦(MF)仍有難以被取代之處。
AF與MF對焦的距離
人快還是電腦快? 當然是電腦快。
人聰明還是電腦聰明? 這可難說,畢竟以這兩者而言,造物者是人,也因此自動對焦仍難以取代手動對焦。
當畫面易於識別,譬如「清晰可見的人臉/人眼」、「跳躍的小狗」,對於AI人工智慧來說,皆為可快速辨別的目標,此時自動對焦幾乎可發揮到最大的功用。
但畫面中有多張人臉且焦點都不一樣時,電腦該如何判定鎖定的人臉是哪一張? 何時又該切換成別張臉? 又或者主角不是人物或動物時該怎麼辦?
不夠聰明時快又有何用? 這就是手動對焦存在的意義。
手動對焦是否會被取代?
至少在未來幾年之內都不可能被完全取代。
因為焦點景深影響了說故事的方式,而瞭解如何控制焦點說好故事的不是電腦,而是人、是攝影師。
若要AF完全取代MF,AI人工智慧除了「判斷精準」之外,可能還得進化到「知道如何說『別人的故事』」。所以手動對焦目前還不到消失的那一天。
一般跟焦器與無線跟焦器
在片場最常見的跟焦器都是「無線」的,由跟焦手進行遙控跟焦。之所以會需要專門的跟焦手,是因為在複雜的電影拍攝中,攝影師必須同時調整機器、控制雲台、掌控構圖,頭殼毛在燒的當下,不太可能有閒工夫去管對焦,於是此工作便由其他人來分擔。
再來,鏡頭如果讓第二個人碰觸恐怕會影響畫面,又或者是攝影機需架設在搖臂、人無法觸及的位置時,想要手動跟焦,就得仰賴「無線跟焦器」。
一般跟焦器,適合單兵作業
撇開大型預算的電影拍攝,對於一般單兵作業的拍攝環境,攝影師通常會「自己照顧好焦點」,此時標準的跟焦器就十分實用,但最好是要有AB點標記功能的。
有些人認為:「我手動直接轉鏡頭的跟焦環不就好了?」確實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這麼做的。但加裝跟焦器的意義在於:
- 更符合人體工學,同時多有阻尼設計,對焦手感較佳。
- 大部份電影鏡頭都有專門的對焦齒環,專門針對跟焦器傳動所設計,所以直接手轉並不舒適。
- 跟焦器具備標記功能,事先標記好焦點,可以準確變換焦點不怕失焦。
以 edelkrone FocusONE v2 尺標跟焦器來舉例:
這一款跟焦器獨特之處在於「兩種標記方式」。除了跟焦手柄可以設定A/B兩點(Hard stops),特別的地方是還多了一片白色的圓盤尺標,可以利用白板筆或貼紙,標記出兩組以上的點標記。
事先做好了複雜的點位記號之後,在拍攝期間,只要目標都不移動的情況下,再複雜的景深切換,只要對準正確的標記就不怕跑焦。如果是要追蹤演員走位,也可以在不同的定位事先標記好正確的焦點。
跟焦器使用條件
對於拍攝微電影躍躍欲試前,想使用跟焦器還是有些條件:
一、相機底座需多加15mm的通用型導管以固定跟焦器,或是要在相機提籠頂部加裝導管,不然沒地方固定跟焦器。
二、鏡頭的焦距必須具備實體刻度,如果是電子無段無限轉的跟焦環,恐怕無法使用AB點功能。
三、鏡頭跟焦環必須有跟焦齒環(0.8mm),電影等級鏡頭通常自帶齒環。(FocusONE v2內附齒環皮帶可加裝在一般相機鏡頭上)
真有興趣拍短片,遲早得入手個電影鏡頭來玩玩,這時記得順便準備導管座和跟焦器。
-
edelkrone FocusONE v2 尺標跟焦器
NT$6,590 加入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