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補影片小缺失,養成收錄環境音的習慣

天來講講一下「環境音」與其重要性。

 

收音的工作專業且複雜,想要把這個職務做到位,肯定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常人都把專注放在視覺方面時,聲音幾乎等於是扮演著幕後的角色,然而成功的聲音處理,卻可以讓影片完成度更高且流暢呈現。而說到「流暢呈現」,換句話說就是在過程中不出現任何破綻,「環境音」則是其中一個很關鍵的步驟。

說到收音,大家都只會想到演員的對白清不清晰,這些主要音源固然重要,但環境音卻扮演著「讓聲音自然」的重要角色。

好的,既然環境音如此重要,究竟要如何處理好這一個重要的角色呢?

 

一、到現場先測試環境音

不管你的片子型態是什麼,到了現場除了檢查環境光源等狀況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環境音測試,很可惜這總是會被忽略的項目,或者總是到了開拍那一刻才由監聽發現問題,最杯具的則是回來後製時才發現問題,當然這就太扯了。

開啟你的錄音設備以及麥克風,接上監聽耳機先聽聽看環境中有無任何干擾,也許是無線通訊設備的干擾,必須要找出干擾源或者是切換頻率 ; 也有可能是風造成的聲音,必須要改變收音方位或是加上兔毛或阻擋風源。

而人的耳朵,也會因為習慣某個持續的音頻而忽略了某些噪音污染的存在,比如電扇或冷氣、附近施工的怪手引擎聲…等低頻聲音,除非這些也是預定的場景元素,否則將這些污染逐一排除,是進行收音前的重要工作。

 

二、預錄環境音

如果跟到有經驗的老司機,會發現他們都會做這件事:收錄環境音,也就等於是當下的「白噪音」。

對於耳朵足夠敏銳的人,常常會在看影片時,發現背景的噪音會時而中斷,主要的緣故是因為「場景沒有改變」,所以這些背景噪音的中斷顯得十分突兀。最常見的 bug 就是在演員的對白中,才會有背景噪音,語畢則又消失,其實這就是聲音處理上的缺失。

所以到了現場,記得準備時先收錄一分鐘以上、安靜的環境聲音,這是為了後製時「墊底」,換句話說,這是為了對抗收錄主音時無法解決的聲音污染或電流底噪作好準備。

 

三、在後製時用來墊底或緩衝

後製時,將錄好的環境音,鋪在音軌上作為固定底噪,對白的部份直接覆蓋(不可疊加,否則會變成底噪x2),無對白時的部份皆需使用環境音充填,就可以解決無對白期間「環境突然變安靜」的不自然。

要注意的是:環境音只是用來填充現場收錄的對白或聲響的縫隙,如果是後製時才額外加上的音效或OS,則必須將環境音保留,因為這些音效並非是在同樣環境下收錄的。(如下圖)

藍色片段為對白,黃色片段則為環境音,用來填充無對白的空隙。紫色片段為額外添加的音效,所以不得覆蓋到現場收音的片段以維持底噪的持續。

 

當然,你也不需要在整部片都鋪上環境音,它的用途也可以只是為了作現場對白開始前的淡入或是結束後的淡出

 

結論

雖然只是一個很小的舉動,但如果你也想追求作品的完美,那這一件事是非做不可。外行的看熱鬧,內行的看門道,而這就是門道的一種。

 

edelkrone SliderONE Light 手動滑軌

 

分享這篇文章
Jackson Lin
Jackson Lin
文章: 456

發表迴響

1
  • 商品已加入購物車
1
您的購物車
RODE Lavalier-II 領夾麥克風
金額:NT$3,700
- +
NT$3,700
    計算運費
    運送選項會在結帳時更新。
    • 免運
    • 免運
    • 免運
    套用折扣